都說武夷山巖茶有“巖韻”,安溪鐵觀音有“音韻”,那么福鼎白茶呢?
喜歡喝白茶,尤其是白毫銀針或者白牡丹的茶友,應該對白茶的“毫香蜜韻”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白毫銀針,身披白毫,色澤光潤,針梗翠綠,纖細潔白,翩然若仙。茶葉亭亭玉立,即便這樣看著亦會心生歡喜。清雅的毫香撲面而來,淺杏色茶湯,入口便覺鮮爽甘甜,頓時口齒生香,令人感到神清氣爽。獨屬白茶的純純的“毫香蜜韻”就在口腔中久久不散,味道極好。
那么,福鼎白茶的毫香蜜韻究竟從何而來的呢?
獨具地域風味的的茶葉原料
福鼎白茶選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這兩種國家優良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
福鼎大白茶,芽葉生育力和持嫩度強,制白茶,芽壯色白,香鮮味醇,是制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極佳原料;
福鼎大毫茶,芽葉生育力和持嫩度較強,制白茶,外形肥壯,白毫密披,色白如銀,香鮮爽,味醇和,是制白毫銀針、福建雪芽、白牡丹的上好原料。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長環境
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福鼎白茶健康生長創造了先天優勢。
福鼎位于福建東北部,地處閩浙交界的東海之濱,依山傍海,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除濱海一帶有少數的小山丘、平地外,大多海拔在500-800米,甚至1000米以上。當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年平均溫度為18.5℃,年降雨量1669.5毫米,山區平均無霜期228天。
福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5%,山上青翠蔽日,晴日嵐霧繚繞,常年云霧縹緲,空氣質量良好,淡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桐山溪、赤溪、百步溪和照蘭溪等。境內土壤豐富,擁有紅壤、黃壤、紫色土和沖擊土,PH值介于4-6.3,普通在5.0左右,肥沃和偏酸性土壤十分適合茶樹生長。
原始天然的做茶工藝
白茶,可以說是六大茶類中最為純凈天然的茶葉,它沿襲的是中國最原始的日曬萎凋,沒有經過殺青和揉捻工序,采用不炒不揉的特異精細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種微發酵茶。
白茶加工不經炒揉
其關鍵的工藝是萎凋
萎凋過程中,細胞活性逐漸下降,氧化酶逐漸活躍,導致黃酮類化合物輕度延緩的自然氧化,既不破壞酶促作用,也不促進氧化,因此形成了白茶獨特的風味。
萎凋方法包括:自然萎凋、復式萎凋、加溫萎凋
根據氣候、芽葉和地點的不同,采用的萎凋方法自然也會有所不同。在萎凋過程中,茶葉的內含物質會發生活躍變化,這就是白茶色、香、味形成的關鍵。萎凋工藝和時間的不同,白茶的口感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而茶葉上的白毫所含的氨基酸,遠高于茶體本身,是構成銀針茶湯濃度與香氣的基礎物質之一。《茶源地理福鼎》中就有深入考究白茶的滋味從何而來,其中有提到:
白茶的鮮甜味多半來自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又各有風味,茶氨酸鮮爽且有焦糖香,丙氨酸有花香,苯丙氨酸有玫瑰香,脯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有甜香……白茶的工藝里少了“殺青”,茶葉中天然存在的酶便長久保持著活性,將許多蛋白質慢慢分解出氨基酸。不止如此,白茶之所以名“白”,就在茶身上被覆的那一層似雪似銀的白毫。
在福云系品種中,白毫重量甚至可以達到總重的10%。白毫的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又給白茶茶湯帶來了獨特的“毫味”。
想了解白茶的茶友可查閱《茶源地理福鼎》一書,里面詳細記載了“茶道新生活”團隊在走訪福鼎茶區時,聽到的關于當地白茶的傳說、白茶發展的歷程,以及茶對當地居民的影響。讀者可以從山水人器物等多個角度全面解讀白茶和福鼎的茶文化。
說起凱特王妃,相信不少茶友對2011年那場如童話般的世紀婚禮依然記憶猶新,不過成功虜獲英國凱特王妃芳心的除了威廉王子外,其實,還有它。
白毫銀針!凱特王妃不僅愛喝白茶,就連當年這場轟動世界的婚禮上的紀念茶用的都是白毫銀針。純凈高雅的白毫銀針與圣潔甜蜜的西式婚禮,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