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茶里,新白茶和老白茶有著天壤之別,一清新,一濃郁,一青澀,一沉穩,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新茶與老茶的關系是微妙的,在漫長的歲月洪流中白茶漸漸轉化成為老白茶,其豐富的內含物質,讓老茶比新茶更加耐泡,越泡越香,但不失茶味,而閑暇時,圍爐煮茶也別有一番滋味。
那么問題來了,許多人都知道白茶不能久泡或者長時間悶泡,為什么可以煮呢?
老白茶煮出來的口感醇厚,香氣濃郁,同樣是濃茶,與長期浸泡的所謂“濃茶”本質上的區別在哪呢?
所謂浸泡,特指高溫沖泡后長期不倒出茶湯,使得茶水中的多酚類、氨基酸發生氧化聚合,滋味變劣,類脂物質水解,和胡蘿卜素氧化,產生酸餿味,同時維生素氧化,香氣物質揮發,茶湯中重金屬含量增多。
并且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茶湯中的細菌含量也跟著增多,所以喝長期浸泡的茶不利于身體健康(冷泡茶則由于水溫較低,茶葉內質析出緩慢,不至于產生一系列反應,不過冷泡茶的長期浸泡也有一定限度,茶友記得及時飲用哦)。
而從品鑒的角度上來說,不管是煮茶還是泡茶,都是即泡即飲,每一次出湯都務求茶湯全部倒出,才能進入下一道泡煮。老白茶煮飲的優勢在于歷經水與火的歷練,茶葉中的高沸點物質才會釋放,這時候的茶湯會變得更加香醇,且不會有經過浸泡的苦澀的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