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友在買福鼎白茶的時候,發現茶葉包裝內壁附著了一些細小的茸毛,問說這茶怎么這么多灰塵?
白茶表示很委屈,那些灰塵其實是我們的“茶毫”呀。
那么,茶毫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
茶毫,就是茶葉芽尖上面覆蓋的細小茸毛。
這芽頭上的毫毛,這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物質,也賦予白茶特別的“毫香”。
以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兩個品種為例,它們顯著性狀就是具有濃厚的茶毫。
人們在加工白茶的時候,不炒不揉,使茶毫完整地保留下來,觀之毫色銀白,嗅之毫香顯現,品之湯味鮮爽。
尚在枝頭的鮮葉,茶毫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其基部有能產生芳香物質的腺細胞。
同時它體內的游離氨基酸和粗纖維等組分含量顯著高于茶身,這些組分中,谷氨酸本身具有微酸味,天冬氨酸、絲氨酸和丙氨酸有烘烤的柔和麥焦香,粗纖維微帶木質味,它們混合起來的香型就成為了白茶毫香的一個重要來源。
為了保留白茶的毫香,加工時要特別注意烘干的火候:火候不夠,就會色味過于單薄;火候過了,又會被火香掩過了毫香。
茶毫不僅是白茶提香、美顏的化妝品,還能提升茶湯的品質。
之前說過,茶毫中的氨基酸給白茶提供了豐富的混合香型。
與此同時,氨基酸一族也能作為茶湯鮮甜味的來源。
它們與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協同合作,沖泡后溶解于茶湯中,共同增加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在某些品種中,茶毫的重量甚至可以達到茶葉總重的10%。
不但聞起來白毫的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又給白茶茶湯帶來了獨特的“毫味”,喝起來鮮爽十足。
當然,茶毫太多的茶,沖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有一些渾濁,這常常會讓大家誤以為這樣的茶葉不好。
要如何辨別呢?
一般來說,茶毫多的茶,前兩、三泡會稍顯渾濁,之后茶湯就會變清澈了。
而茶質不好的茶,茶湯則會一直很渾濁。
這樣考察一下就可以區分開兩者。
最后來說,鮮葉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茶毫多少作為茶葉嫩度一個重要指標。
例如毛尖茶就可以根據茶毫的多少判斷茶葉的鮮嫩度。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茶葉都可以這樣一概而論。
比如龍井茶,在加工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就是磨掉茶葉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質特點。
所以龍井茶的嫩度并不能看茶葉茶毫的多少來決定,茶毫多反而說明制作工藝不夠好,茶葉品質等級不高。
不過總體來說,茶毫多,對大多數茶類來說都是一個優質的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