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茶和餅茶的區別
散茶不作過多解釋,因為那就是自然萎凋以下收集起來的干茶。餅茶是在散茶的基礎上,經過蒸制,使茶葉變軟,然后使用與相同的方式進行壓制,變成餅、磚、珠等不同形狀。
所以,這里你就可以發現,餅、磚系列的茶必然是要經過蒸制的,這點上來說,會改變白茶天然萎凋的性狀,對于白茶來說,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當然,白茶因為需要一定時間的陳化,做成餅、磚之后在空間上壓縮,有利于存放,自然陳化。這點上要優于散茶,散茶蓬松,所占空間大。
白茶有著“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白茶的存放與轉化也是眾多茶友關心的問題,餅茶和散茶,不同的形態到底會不會影響茶葉的轉化速度呢?
二、為什么餅茶的顏色更深?
要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白茶的工藝。白茶的基本制作可分為兩步:萎凋與干燥,其不炒不揉的溫和工藝,較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本身的形態和內質。
散茶要成為餅茶需要經過汽蒸,將茶葉適度軟化,再進行壓制,使其緊結成型。在這個過程中,茶葉要經歷高溫、擠壓,茶葉細胞也會受損,茶汁會滲透出來,從而加深了整個茶餅的顏色(其他茶類制作中的揉捻,也是細胞破損,產生的茶汁會加深茶葉色澤)。有人說,這樣又被蒸又被壓的餅茶,已經不再是那個傳統意義上不加雕飾的白茶了。
三、后期轉化
同樣級別的新白茶,餅茶因為工藝原因,顏色會比散茶的顏色更深,看上去要“老”一點。那么后期的轉化又如何呢?
1、初期餅茶更顯成熟
餅茶蒸壓時經歷的溫度和濕度變化,還有細胞的破損,其實都會加速茶的變化。可以這么說,餅茶與散茶轉化的起跑線就是不一樣的,餅茶從壓制完成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變了。
于是我們沖泡年份尚淺的,同等級或者說原料完全相同的散茶和餅茶時會發現,餅茶的干茶、湯色、葉底,顏色都要更深。香氣上,散茶偏清揚,餅茶偏甜熟。味道上,散茶清鮮滑爽的口感存留的較多,餅茶更加柔順甜和。
如果說散茶是未經風雨的小清新,那餅茶就是由于外部壓力而略顯早熟,蒸壓工藝“督促”了它的成長與前期轉化。
2、長期的轉化要選誰
從長遠來看,散茶因為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大,轉化速度會后來居上。餅茶就算是壓制適當,空隙充分,最后速度還是會慢慢被散茶比下去。
白茶存放要密封(不需要抽真空)。因為白茶性子活潑,極易吸附,容易受潮,導致劣變。
如果是喜愛傳統形態,偏好清爽感覺的茶友,可以收散茶;如果是想長期、大批量存放,那么省空間的餅茶更佳。需要注意的是,茶葉畢竟不是鉆石,不可能“一餅永流傳”,茶友們不要過于偏執地追求上年份的老茶。
四、茶餅與散茶從審評角度上來論口感則有一定的區別。
散茶香氣相比餅茶更悠揚,散茶相比餅茶也能更快的將白茶原有的藥香及天潤感表現出來。耐泡程度也有所區別,散茶茶味比餅茶更持久一些。關于茶,可謂眾說紛紜,人人都有各自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