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砂壺精密度如何測定
紫砂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若精密度不佳,則茶香易散,不能藏味。精密度的測定方法是注水入壺以拇指堵住氣孔或流口再傾滴水不出或壺蓋不掉即表示精密度高。
2、紅泥和純朱泥的區別
紅泥和純朱泥的區別紅泥是一種普通的紫砂泥料,而純朱泥是紅泥中的高檔品其原礦是黃石黃。紅泥的收縮比約14%,而純朱泥的收縮比約30%;紅泥所需窯溫略高于純朱泥。紅泥成型難度較小,大小壺型都可以做;而純朱泥成型難度大,只適合做小壺。
3、如何通過聲音選好壺
通過敲擊壺身聽聲音可以辨別紫砂壺的性能,從而選出一把好壺。根據敲擊壺身時聲音頻率的高低,就可以檢測出壺的優劣。空壺時,聲音清亮自然,證明質量較好;如低沉悶鈍,質量較差。泡茶后,敲擊壺身時,聲音沙、啞、沉”則說明壺內部不結晶,透氣性好,能保持茶香,”壺內的茶不易變味。另外,敲擊壺身時聲音頻率的高低還能測定出一把壺適合泡何種荼葉,敲擊時,聲音響亮的壺適合泡清香的茶葉,聲音低沉的壺則適合泡濃的香葉。
4、包漿
“包漿”是指器物經過長期使用后形成的一種特殊“光澤”。是收藏界常用的一個術語,各種器物經過長期使用都會因磨損而在表面形成一層自然的光澤,這種光澤與器物與生俱來的光澤大不相同。有包漿的紫砂壺,收藏價值更高,價格也更貴。
5、驚破
“驚破”是指紫砂壺雀注入沸水壺身裂開或開城的一種現象,其源因是壺內外瘟”差過大。一般來說多在北方地區的冬季使用紫砂壺時更容易發生驚破,因為本里的溫差更大。要避免驚破只需在注水前用熱水溫一下壺即可。
6、從胎上、泥料辨識真假靠
紫砂泥的顏色、顆粒度及肌理是鑒別紫砂壺真假的重要依據。因為不同年代的不同礦脈各有特點,比如清代后期的天青泥就與后世的天青泥有所區別。目前市面上利用胎土和泥料造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泥壺冒充紫砂壺,因泥與紫砂泥料性質不同,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識別;第二種是以化工壺冒充紫砂壺,化工壺表面過于平滑,無紫砂壺溫潤的質感,因此也易辨別此外,化工壺內沖入沸水會有刺鼻的氣味,正宗紫砂壺則沒有。
7、黑泥
黑泥壺因壺呈棕黑色而得名。泥是一種調配泥,它是在紫砂泥中添加錳粉后調配出來的。黑泥壺因獨特的色澤受到部分紫砂愛好者的喜愛。因其色澤偏深,養壺后壺身上不會出現深淺不一的茶痕,所以多用來泡湯色較濃的茶,如普洱茶。
8、半手工壺和全手工壺定義
半手工壺是指兩類壺。一類是壺嘴、壺把、壺蓋等小件用手工制作,壺身用模具制作的壺;另一類是壺身用手工完成,其他小件用模具制作的壺。
9、印款
印款即鈐蓋印文,是紫砂藝人在紫砂壺上留款的一種方式。用印的位置一般是在壺底、蓋內、壺把下。鈐印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是把壺坯倒過來套在一個專用頂柱上,放平之后,將印放上,然后用木槌輕擊印的四角,用力均勻,力道恰到好處,保證印文深淺一致。紫砂印款能把治印刀法真實地表現出來,頗具金石風格,完全不同于紙上的印文。制壺高手的印章,一般都請篆刻名家刻制,如陳曼生為楊彭年治印,吳大澂為黃玉麟治印,潘稚亮為王寅春、裴石民治印等;一般藝人則請刻章藝人治印。所以,紫砂壺上印章水平有很大的差異。
10、如何根據不同的壺選擇茶葉
紫砂壺有很好的宜毒性,但不種類較不同種類的不需要適當的壺來泡。紅荼揮發性強,所以要用小口高壺來泡;鐵觀音及半發酵類不宜選用紅泥、綠泥或其他泥種的小品壺;重發酵粉類(黑茶類)選用各種泥料的壺均可;綠茶類不可用紅泥質地的壺,其余泥料的壺均可。另外,不同的茶應該使用不同的壺泡,不能交替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