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紫砂壺購置回來,可用細紗布稍加磨擦,千萬 不能用粗砂布打 以防傷害表皮 (有的壺作者在出 手時已作處理)。先用水或布洗拭去 表面的塵灰和內里 的陶屑,然后放入 較濃的茶葉水鍋 或者連同茶 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熱燜壺直到茶水稍涼,在點火煮沸,如此在三,可 使新壺味盡去,也使新壺初次受到滋養。恃完成此上序后,取出新壺自 然晾干,便可沏茶使使用。但這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實新壺到 手,洗凈后周開水泡I兩次,即 可沏茶。
如果于”‘茶道稍有講究,可備 用不同的茶壺,以供泡不同類別 的茶,以免茶壺中味。沏泡綠茶, 可選用矮形壺,身矮口必敞,因 為綠茶是未發酵茶,葉綠素沒有 破壞,不宜深燜,茶湯澄碧新鮮, 更顯色香味的佳趣泡用紅茶, 宜用壺身高蓋口小的壺,因為紅 茶是發酵茶,燜功足,更覺茶香 蘊藉;喜歡工夫茶則選擇水平 壺,容量在80毫升左右:沏泡烏 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包種茶 之類,則可視飲茶人數的多少選 用適量的茶壺。
2.茶湯養壺。不論新壺、舊 壺,以泡紅茶為例,用開水沏茶后,壺口泛出茶泡沫,用 輕括去泡沫,合上壺蓋約一二分鐘,把壺中的茶湯倒入有茶濾網的公道杯,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倒到各個聞香杯或口杯中,再把 小杯里的茶湯回澆在茶壺上,此謂“茶湯養壺”。此時,壺體表面溫度較高,可用濕毛巾或干凈濕布(現有專用壺巾),擦抹壺體,水 印旋擦旋干,反復多次,壺溫稍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 汗,有利于壺體光潤。每天首次清洗茶壺、茶具時,把壺中的茶渣 取出,順勢將壺體周身 潤擦一遍,既可擦去壺身的茶斑痕’亦可用濕 茶葉水磨一遍壺體,開 水沖內外一二次即可 放人茶葉沖泡。如此堅 。持三四個月后,新壺大 體可發“黯然之光”。
還有人養壺采用另 外的方法,即用黑瓦片 碾磨的細粉,包在多層 紗布里,在茶湯澆于壺體后,立即輕輕擦摩壺體,使茶壺潔凈光潤。 對于古舊茶壺,要舍得用,不應束之高閣,湮沒它的光輝。茶 湯養壺后,可使這類茶壺越發光澤,經久使用、養護得法,包漿自 然映現。通過養壺,還能辨別茶壺的好壞,泥質不好的茶壺是很難 養出來的,而好品質的古壺和真正的名人壺,則會越養越有精神, 越發可人心意。若其日的純屬保值升值之用,就另當別論了。
3.去雜復元。茶壺長期不用,或因疏忽未能及時將茶渣傾出, 發生霉變或產生異味,可在清除霉變茶渣后,注滿開水,稍晃數下 傾出,旋即沒人涼水之中,則異味可除。若一次不行,可反復二至 三次,總會有滿意效果,且不用擔心茶壺會因熱涼急變而發生爆裂。這就是古人所說:“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 急出,冷水瀉之,元氣復矣。
4、去渣滌殘。茶壺每次用后,將茶渣倒掉,并用熱水滌去殘 湯以保持清潔。有人要養“壺里茶山”,往往在泡完茶后,將茶渣 或少量茶水留在壺內讓其吸收陰干。其實這個方法不好,茶渣悶 在壺里容易產生酸性異味,有害于壺,茶水也往往會變質發酵,為 茶壺吸附。
5.摩挲把玩。茶壺最怕沾上油污搞得臟兮兮的,若沾上油污, 可用手摩挲擦去,油污過重,亦可用細布稍沾洗滌劑輕輕擦拭,然 后再用手摩挲;讓壺體發光,現出本質美感。切不可揠苗助長,用 油劑或茶水涂抹,產生“和尚光”。但古壺古物就沒有必要去改頭 換面,留下積古美感也是壺齡的具體證明??傊?,要對具體對象 作具體處理,不能千篇一律。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