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五:模型做的半手工壺意味著開動了復印機,很輕易的就能做出很多!
全手工紫砂壺全部是手工做的,這話不錯,但半手壺也是手工做的,全手壺也要借助許多工具,如模板及相應的輔助工具,許多尺寸的定型都要制作相應的模板來定型,特別是像筋囊、方壺等更需要特制的模板來定尺寸,這樣做出的壺型基本才能一致。一把好壺真正用功夫是體現在明針及整理手法上,不論是全手、半手的壺都要放在缸里潤了再拿出來一遍一遍光,光到沒有一絲人為的痕跡,這是最花功夫的事。所以說同樣一個人做全手、半手壺,到壺最終成型時哪一道工序都不會少,要把壺做好,花的時間差不多。半手工壺裝模、脫模、清理模具也要費很多功夫。
在此提醒大家,全手工或者半手工并非是紫砂壺優劣的唯一標準(手拉胚除外),更不是區分藝術品和日用品的天然界限。
很多壺友都有一個通病,買壺之前都要先問一下全手工還是半手工。要知道現在半手工的優秀作品也不便宜,如蔣蓉大師的半手工壺,拍賣也要上百萬了,懂壺的人都明白。關鍵是要看茶壺的泥料、工藝、造型和神韻如何,即作品的“形、神、氣、態”,只有當你真正提高了鑒賞能力,慧眼識寶,才能覓得自己喜愛的茶壺,而不致上當受騙。
誤區六:全手工紫砂壺泡出的茶要好喝!
有些人為了夸大全手工紫砂壺,說什么泥門結構,用高倍放大鏡來看泥粒的組合等等,以此來證明全手壺透氣性好泡出的茶香等等,你信嗎?
我們選一把壺主要是看泥料,型狀,有沒有力度,做工是否精致,出水是否流暢,有沒有精氣神,是從宏觀大的方面來看,有多少人會以泥門的結構密度從微觀來選壺呢。所以說同一工藝師,用同樣的泥料,同樣的火候做出來的半手、全手壺,用同樣的水,同樣的茶葉,同樣的沖泡方法,如果要區別出那把壺泡出的茶好喝,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品茶師至少到目前還未出現,更不要說我們一般的喝茶人。
誤區七:紫砂壺保養的好可以不放茶葉,不好的茶也會變好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家里用來煮骨頭湯的砂鍋,是不是煮了很久的骨頭湯以后就可以不用放骨頭光放自來水就有骨頭湯喝?是不是買了臭肉放在紫砂鍋里煮完就會變成香肉?
紫砂壺保養的好,也不過是給紫砂壺添加了一絲韻味而已,切莫以為可以空壺變茶哦!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