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為何會名譽天下
江 蘇 省 宜 興 市 , 簡 稱 宜 , 古 稱 “ 荊邑”“陽羨”,位于江蘇南部,太湖西岸,是中國著名陶都。
宜興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其擁有石灰巖溶洞80多個,茶園3500余公頃,竹海縱橫800里。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宜興留下“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宜興人文薈萃,誕生了4位狀元、10位宰相、26位兩院院士,被譽為院士教授之鄉。宜興文化屬吳越文化,宜興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方言。
宜興是“紫砂壺”的王國,其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宜興丁蜀鎮,故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藝品。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壺制作大師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紫砂壺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現在,紫砂壺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
明清兩代,伴隨著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器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從此以后,紫砂壺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通過眾多紫砂壺藝人的不斷改良和完善日趨完美,“茶禪一味”的中國傳統文化,給宜興的紫砂壺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1950年至1960年的宜興紫砂壺,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20世紀50年代初期,歷經戰亂的宜興紫砂壺從業者僅存50多人,而制壺的老藝人更只剩下20多人。他們組織起了合作社,恢復了紫砂壺的生產。這個時期出現了朱可心、王寅春、顧景舟、吳云根、蔣蓉、裴石民等一批壺藝大師。這些大師的作品砂質優良,精品迭出,工藝規范,受到了紫砂壺收藏家的普遍追捧。他們目前存世作品的單品價格大多超過百萬,他們以及他們的作品已經成為宜興文化的象征。眼下,紫砂壺已經成為宜興的主導產業,數不清的制壺作坊、壺藝工作室,眾多紫砂壺一條街、紫砂壺批發城遍布陶城。來到這里如同投入了紫砂壺的海洋,各種新奇有趣的“壺人”“壺事”多姿多彩,美不勝收。
所以宜興紫砂壺名譽天下,越來越多人因為擁有一把正宗的宜興紫砂壺而自豪。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