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壺友說碰到了紫砂壺的出水問題,那么,是否紫砂壺的出水孔越多,出水就越好?
其實出水孔數與出水效果沒什么直接的關系,以出水孔數作為判斷壺的出水效果的觀點是錯誤的。
玩壺的人都知道,紫砂壺身上的出水孔有三種類型,明清時期的均為獨孔,清末以來的基本上都是網孔,有七眼、十眼等數量上的不同。
到了20世紀70年代,由于外銷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產了一批球孔的茶壺,即在壺流部位的內壁粘上一個布滿小孔的半球,可更好地過濾茶葉,增加出水量。早期紫砂壺的出水孔也是有講究的,不同性別的工匠,奇數和偶數都有要求。不過如今,出水孔基本上是根據壺型、制壺老師個人習慣去做,只要做得到利落工整,也沒那么多死板的講究。
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決定了一把壺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
但是,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須和壺型相配。好壺壺嘴出水如柱,剛勁有力,弧線流暢,水束圓潤不打麻花,直入杯底靜默無聲。斷水時,即傾即止,簡潔利落。
我們總結了壺的出水效果,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
水壓
水壓取決于倒水時壺里水的壓力,出水位置與壺內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壓越大,出水也就越好。很顯然,壺流根部越低,出水效果越好,比如子冶石瓢。
氣壓
氣壓取決于壺鈕位置的氣孔,氣孔越細,倒水時空氣流入受到限制,影響氣壓,也會影響出水效果。
水動力
水動力取決于壺嘴流的形狀,流的彎多,則水動力減損打,出水也相對弱,如三彎流的壺。
出水量
壺嘴粗,根部大,出水量就大。
壺友問如果遇到出水不暢,該怎么解決?
做工不良,流內有“結石”,或者流的壁太厚,外表看較粗,但內部通道很細??梢杂眯〗饎倛A銼,小心把結石銼掉,把流壁過厚的部位銼薄些,這樣流內通道就相對擴大。最好用微型磨光機,安裝小金剛砂銼,小心進去一轉,馬上解決問題。
但許多壺友,只把流口銼大,這樣于是無補,流嘴開的過大,往往很難看,很不文雅,流嘴的大小適中就可,一般不要動流口部位,除非明顯的太小或粘有已經燒結的沙土。
做工不良,網孔有部分是虛的,也就是說,雖然有7個網孔,但3個已經被堵死或被部分堵住,縮小的出水的量。這種情況較難處理,很容易把整個網孔捅開,變成獨孔。
一般是也用小圓金剛砂的銼刀,把網孔疏通,但有些壺型,小圓銼根本不能正對網孔實施銼的動作,只能用微型磨光機加接專用的“小金剛砂磨頭”實施手術,部分壺型還要用彎角磨頭來實施90度角的鉆孔手術。
沒有這些工具的壺友,就把壺拿到牙科醫生處,那里的磨光機是90度角的,最好用。手術前,先帶幾片破紫砂片,試試輕重手感,以防出錯。蓋子很嚴密但“的子”的進氣孔被堵死或太細,負壓的原理造成出水不暢。也是用小金剛砂圓銼,把的子氣孔開大。要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銼,不然蓋子頂部會爆砂,一爆砂,就破相,壺就很難看。這個就簡單了,發現有堵塞可以用水沖一下,或者用針通一下壺嘴即可。
紫砂壺出水不流暢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通過后期改進解決的。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改進一把壺的出水問題并不是很容易,所以最好還是交給業內人士解決。
對于我們來說,多了解紫砂壺的相關知識、在買壺的時候進行使用體驗,才是最適合的方式。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