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紫砂、玩茶器,大多興致所至,盤桓消遣,移思休閑,破悶解乏,品茗尋趣……倘做一本正經的慎重求知、嚴謹考證,反而有失原本的情趣與本來的意義。但要步入高端收藏,必然觸及其“專業”與“學術”;否則只能停留淺顯,永遠得不到進步。專業與學術的見解,更不受階級、等級、資歷、疆域與年齡等諸多限制,能者為師,惟才是舉。故而亟需:大眾參與,多方探討,群策群力,共同完善“已知與未知”的紫砂各類知識。誠望大家在物質豐盈的同時,也取得專業與精神上的“雙豐收”,真正達到“陶冶性靈”,玩物壯志。學術探討,決非一人之力而能成就。需要大家熱情參與,真誠交流,不吝賜教,切磋砥礪,去偽存真而道藝併臻。紫砂研究,昔為小道,雖有文人參與,官方民相扶,卻終難成氣候,登堂入室的成為珍玩。而今盛世,紫砂天下,不可同日而語!
紫砂學術的研究:不迷權威,多為本悟;借鑒史實,綜觀高論;科學執導,求知探微;重視佐證,奉行真理。
學術研究,遠離利益之爭,不分遠近之別;跳出圈子看圈子,往往看得最為客觀與真切?!白仙啊保谔囟ōh境,儼然成為愛好者的“信仰”。真正紫砂,絕非是某“個人”的“杰作”;也并非某“公司”的“產物”。大家皆信佛,而“佛”并非就是某個廟堂的擺設;或是某個圈子設立的圖騰。佛,應在各自心中。學術研究,應是科學性的探討探究,理智性的甄別分析,公正性的真實反映。毋需急功近利,力求完善全面,認真、客觀最重要。只因看待紫砂,制造者、收藏者、經營者,各自有著不同視角與鑒賞方式:或從外向里、或從內向外、或從感覺與經驗,形式不求一致,但終點應是相近。所以紫砂學術應分:專業學術、民間學術與商業學術。彼此雖然有別,但此中時有交叉,也常存共識。專業學術,是以歷史遺存資料、陶瓷專家、學院教授、工藝大師與研究學者等共同譜寫的專業資料。民間學術,是以普通的行業作者、民間收藏愛好者與其他領域愛好者等發起與參與完成的專業資料。商業學術,是以投資者、開發商與經營者和相關雇傭作者等以行銷為目的而進行的專業策劃與宣傳造勢。即便是商業學術,也能從中提取許多有價值的紫砂資料和取得一定的社會宣傳效應。
紫砂學術研究,乃是對整個紫砂藝術的充分分析及敘述細化。其中包括:起源、成分、造型、工藝、沿革、發展、鑒賞等,從史學資料到工藝技術,從手工業文化到哲學精神層面,工程繁雜又龐大,跨度跨界又冗長。紫砂創造,歷來包羅萬象,專業要求甚高;歷史發展趨于狹窄,遵循傳統章法。現代拓展過多,開展多維度嘗試。多元時代,學術作用顯著。而對于“紫砂”定論,也大家莫衷一是:有認為“紫砂”代表原料、代表性能、代表工藝、或代表品牌…… 應該都對,也都不全面。其實應有“小紫砂”與“大紫砂”之分:“小紫砂”只是小圈子里的產品,“大紫砂”則是所有與之相關事物。因此“紫砂”的宣傳工作,應無門戶之見;拋卻個人喜好;放低利益關聯,客觀地圍繞“大紫砂”而開展。紫砂宣傳,是承載著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必須講求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專業學術,至關緊要,它是公平的砝碼與標尺。
任何一種藝術,到達了一定成熟階段,自然而然會產生專業學術。沒有學術的藝術,應是偽藝術。紫砂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都是“藝”為境界,“術”是追求與達到的手段,二者同樣攸關品質。大多紫砂行業者有偏于“術”的完善,只講求工藝手法;而教授與學者們卻重于“藝”的提升,更注重創新創意;彼此各擅所長,相得益彰。倘見“高端學術”而無“高端作品”,是不適合的;只見“精良作品”而缺“學術闡述”,同樣也不適合。因為“工藝品”地位,遠遠未及“藝術品”;藝術作品的專業、學術“高度”,在成熟的藝術市場是與“商業價值”來劃等號。工藝層面可以臨摹、代作;而學術則不能。論文與器型可以抄襲,而境界卻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所以學術最難。專業學術雖難,即便專研有成,理論亦很難轉換成商品而從中牟利;多數“吃力不討好”,故而一直從者寥寥。
任何一種學術探究,都會引發爭議,“紫砂”尤為如此。道理不說不清,見解不辯不明。藝術思想,自在各種‘’爭鳴與辯論”中,逐漸明朗完善起來。學術爭論很正常,因為“側重點”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依據與偏重,專業“學術”往往就是在爭論中得到進步與發展。譬如鑒定古壺問題,有根據出土、有依據工藝、有通過比對與排除、有任憑經驗與感覺,不盡相同,各顯神通。歷代名家真品,自有過人處;要是僅僅依照“工藝”精良程度來斷定真偽,雖有道理,似乎也未是穩妥。若是依照“出土”時間來判定,自然較為科學;倘是作品本身藝術高度不夠、工藝粗淺,也難免存有疑慮。民間“流傳”器物,品類繁多,花樣百出,有很多很難判明其“真實身份”,這極需大家來共同鑒賞與評說。所謂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童有童理,兼聽則明,沙里淘金,篩選明理。學術研究,就是要聚集各方真知灼見,探討共識,理清謬誤,分明涇渭。
學術研究,容不得“中庸”與“虛偽”的敷衍,誠實地專業追求,才能不斷的進步。紫砂學術研究,必須領會“傳統法度”、“創新精神”、“融入時代”、“持續發展”等重要含意。日益龐大的紫砂產業,極需專業學術的背后支撐。紫砂事業發展有許多種方式:“商業成功”是最直接的,但未必最持久;“專業成功”,才能算是永久的成功!“專業學術”與“商業策略”,如車輪兩翼,行業發展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不可厚此薄彼,“兼顧”才得平穩。專業研究的重要性、緊迫性、時代性與必要性的課題,應是每個參與者面臨的自發追求與資質檢測。紫砂名家,都要有弘揚紫砂文化正能量的義務,“學術問題”在理論層面的重要性與必須性,尤關緊要。紫砂事業的千秋大計,或許更多依賴于專業學術的進步,方能健康成熟的快速發展。專業學術,應具歷史高度的前瞻性。
“紫砂學術”專研的終極,應是多方面裨益:既利于“鑒賞”,亦利于“創作”;使低者漸能,能者更高,高者超越。學術研究的提倡,不僅能推動藝術進步;尚能側面規范市場、督促公平交易,引領積極向上的風尚。任何藝術品甄別優劣,均為依據“專業素養”與“創作能力”;而鑒賞識別的“審美藝術”,主要源自“專業學術”。何為模仿拼湊、何為借鑒完善;何謂創新進步、何謂退化萎縮,統統的逃不出專業學識煉就的“法眼”。自古“紫砂”與茶結緣,附屬于茶,守望相助,榮辱與共。但“紫砂藝術”自成體系,歷以創造新奇、惠澤大眾而盛譽天下,漸漸與茶并駕齊驅。“現代紫砂”不謀“依附”于茶而“獨立生存”,可以成為陶瓷‘’藝術品‘’,主要得益于專業學術的成熟與發揮;自此,才真正稱之為紫砂藝術品。學術研究的實際意義,始于無形,實用于今,潛移默化,利于千秋;值得大家興師動眾來參與投入。
藝術創作從來沒有規律、“標準”可循;而審美、鑒賞卻有“標準”?!皠撟鳌迸c“收藏”,有著各自標準,但皆奉“學術”為準繩?!皩I學術”歷來是藝術行業的核心動力、發展的后續能源;由此才能繁衍繁盛,光前裕后,創造無限。紫砂,是所有愛好者珍惜的稀罕寶物;學術,則是所有藝術品特征屬性的衡量利器;紫砂專業學術,為紫砂摩天大廈的柱礎。于制造而論,“學術”為樹之根系;于收藏而言,則是寶藏開啟之寶匙?!白仙八囆g”社會地位的不斷攀升,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廣;倘見產業漸巨,而學術越漸匱乏,難免趨于荒謬,危機四伏?!白仙笆軐?,機遇時代”,欲將紫砂構建“偉業”,傳布天下,“大紫砂”的觀念攸關至要;“專業學術”的完善,勢在必行。故此學術問題,不僅是紫砂作者的研習專項;也是所有參與“紫砂情景”者的必修科目,無從回避。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分類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茶具品牌 紫砂茶具 紫砂茶杯 紫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