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本的茶風應該從唐朝說起,據了解還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臺山留學,回國時,不僅將天臺宗帶到日本,還將茶種帶到了京都比睿山。后來的僧人榮西也在天臺山研習佛法并修學茶藝,寫成了著名的《吃茶養生記》,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從而被譽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學僧圓爾辯圓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自己的故鄉靜岡縣,茶風從此開始流傳。
玉露,作為日本茶中最高級的茶品,據說一百棵茶樹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來生產玉露,可見對茶樹要求之高。在發芽前20天,茶農就會搭起稻草,小心保護茶樹的頂端,阻擋陽光,使得茶樹能長出柔軟的新芽。將嫩芽采下,以高溫蒸汽殺青后,急速冷卻,再揉成細長的茶葉。玉露的澀味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湯清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失戀、失意,請別喝玉露”,不知甚解,直到有一天,晚飯后喝了三泡玉露而導致整個晚上睡不著,才真切體會這句話的深意。這款看著冰清玉潤、淡雅悠遠的茶葉雖然有個詩意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名字,但內里咖啡因的含量卻高過咖啡三倍之多!所以在下一次夜間提神,除了咖啡之外,你又多了個選擇。
在春天茶芽生長前的20天,茶農搭起草篷用來遮住陽光,小心地保護茶樹頂端慢慢生發的嬌嫩茶芽。草篷阻擋了陽光直射,葉綠素的流失也隨之減少,使得茶葉保持了鮮綠的顏色外,也提高了茶葉中氨基酸的含量,這樣成茶的味道就更有一種天然的鮮味。若是嚼一小口未沖泡的玉露,舌頭都會被鮮得掉下來,簡直可以媲美昆布粉。其實細品玉露,會發現茶湯中也明顯帶有昆布的味道,這也許就是它相比其他茶來說的迷人之處。
因為這樣的生長環境,玉露的澀味比起其他茶葉來說,也大大減少,所以現在很多以煎茶或番茶為主要原料的日本瓶裝茶中都會添加玉露,因為玉露的甘甜能中和煎茶和番茶的苦澀味道,使成茶的滋味更圓潤溫和。
喝玉露最適合用小杯品嘗,像潮州人喝功夫茶一樣細斟細飲,可以觀色聞香,一泡落下,在杯中,我們感覺到了春天滿坡青翠的茶園、安靜的大自然、淙淙的細流、晚風中寺院的鐘聲、做茶人的用心保護、煮茶人的一片誠懇之意……茶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樣喝茶也就成了生活方式的體現。喝日本茶講究“和、敬、清、寂”的精神修養,茶葉要精細,茶具要干凈,心態要平和,我們在家泡一壺日本茶時,不妨也為自己準備兩三枝插花,淡雅的古琴曲和一只古樸的茶壺,在這日淡風清的午后,也是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