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我國的人們在端午節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等習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還有一個非常獨特有趣的喝端午茶習俗,尤其是在千年古縣松陽,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遠”的說法。
①什么是端午茶?
端午茶是一種民間傳統保健飲料,而且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同時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②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茶與端午節密不可分,端午茶是隨著端午節的產生而應運而生的,端午節的由來,在民間有很多充滿神秘色彩的奇幻傳說,有說是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或助吳伐越名士伍子胥的;有說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的;還有說是源于古代的祭祖節等等,盡管眾所紛紜、對象各異,但是節日所表達的本意、內容、形式則大抵相似。
③端午節的歷史
據大量考古研究資料證實,在新石器時期,我國有一個史稱百越族人的部落,為了永久祭祀他們的祖先,并求助于龍的神威驅病消災、除滅邪惡,于是創立了祭龍節日,即端午節。在《風土記》記載:“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正中節,故作種種物避邪惡。”因此,在傳統的端午節里不僅有吃粽子、包薄餅、賽龍舟等習俗,而且還有取午時水、飲午時茶、上山采集草藥等風俗。從這種意義上講,古人創立的端午節是一個全民族自我保健、去病防疫、避邪消災的盛節;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利用端午節采集各種草藥,制作端午茶也不足為怪,是一種反映農業社會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現象。
④端午茶的采制
采集端午茶,松陽人十分講究,因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飲料。在采集過程中,人們都習慣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藥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藥,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 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蒼柴、堅七柴、山木通、食涼撐、倒妞刺、魚腥草、大發散、金鎖匙、鴨掌柴、黃生芩、馬蓼曉、樟樹葉、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兒、金珠蓮、水桐子、黃梔根、地風蓬、牛舌草、墻絡、陳骨皮、鐵火叉、野棉花、桂皮、艾葉、麥冬等中草藥配制而成。 而端午茶的制作從草藥清洗開始,對采集的草藥先進行分類凈洗,還規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時潔凈的山坑水或飲用水,因為千百年來,百姓一直把午時水當作“神水”看待。傳說以午時水洗過的草藥制成端午茶,對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將洗凈處理后的草藥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長的小段,在鍋里略經炒制,再曬干或者切后直接曬干就成為松陽端午茶。
松陽端午茶,以其質樸和實用,從古代神話般的端午節中走來,伴隨著千年歷史,至今仍然是護佑松陽這方水土上百姓身體健康的“神茶”。松陽端午茶即便在現代醫藥技術日臻完善的情況下,也仍有它獨特的魅力;同時,也會隨著不受地域限制的市場浪潮,永久地流傳下來,成為獨特的茶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