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茶文化中非常的重視茶風俗和茶禮儀。在古時候古人就把茶看的非常的重要,當初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值說,在閩北就有著名的“喊山”等儀式之一。
“喊山”儀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間祭茶神,元代御茶園將之演繹為開山儀式。元至順二年(公元1332年),建寧總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個高五尺的高臺,稱為“喊山臺”,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驚蟄,御茶園和當地官員、場工,登臨喊山臺,供祭茶神,頂禮膜拜,宣讀祭文,后率眾人高喊“茶發芽!茶發芽!……”以表對茶敬意,祝茶葉豐收,茶事順利。儀式中,通仙井的井水會慢慢上溢,甚為奇異。茶農因此稱通仙井的井水為“呼來泉”。
“喊山”儀式在閩北茶習俗茶禮儀中具有其獨特性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然而歸根結底,這一茶事活動應與當地人的生產、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閩北人漫長的茶事活動中,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與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漸漸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訊、交通不發達,為了獲得更多信息,人們閑來無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湯,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對街頭巷尾之事或評議言行,或評頭論足。這說明,茶在融入人們生活的過程中,產生了溝通信息、聯絡感情的作用。同時,這一作用還表現在人們的習慣用語上。比如,張三對李四說“請你到我家來喝茶吧”,目的是邀請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內容包括說話聊天、聯絡感情等,而不僅是喝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