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譽揚海內外。工夫茶從選茶、泡茶工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名工夫茶用水取自山泉,欖核為炭火,小扇煮開的水甘甜純美,味道醇佳。茶葉以烏龍、色種、鐵觀音、鳳凰等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藝品,茶缸(船)、“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紙、聲如罄的小巧玲瓏茶杯,還有茶米(葉)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說。茶具燙洗過,即投入適量茶葉于孟臣罐中,將開水從高處直沖于茶罐,蓋罐淋蓋,泄除泡沫。稍許茶湯起色,則快捷低斟入白玉小杯中。茶斟下時應依杯巡行,務使三杯平勻。最后點點巡行滴下,使其精華盡瀉,以保茶香。這斟茶“套路”,潮汕茶客稱為“高沖低篩,淋蓋刮沫,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這樣泡沖出來的湯液最佳。其色若琥珀,其味最香郁,最為雋永,飲罷“兩腋生風”。
潮汕工夫茶用以迎接貴賓,以茶待客的生活風尚。遠從宋明就有文字的記載:“上自宮府,下至閭里”會客,都“遞日以茶相引”、“莫之或廢”,沿用至今。如在潮州戲文中就多次以茶迎客的習俗出現。《荔枝記》第八出:“黃九郎:原來正是媒姨,老漢失接。小七,端椅坐,討茶食”;第十七出:“益春:師父,一鐘茶待恁。”又如《金花女》“薛秀求婚”一折,戲文寫著:“金章:夭是薛兄在許,失迎。請入內坐,討茶食。”
工夫茶以迎貴賓佳客,舊時只有富家名門。而一般民家待客,只沖大壺茶。大壺茶使用一只大茶“牯”,放入粗次茶葉,沖法沒考究,為遠客解渴而已。
民間娶親,新娘子必以甜茶款待賓客,甜茶是在茶水里加入紅糖而成,以寄寓甜蜜美意。新娘用大紅盤,端上二十四只紅木杯,斟上甜茶以迎敬賀喜親朋客友。是日,新娘也用甜茶敬奉直系長輩。長輩按輩份正坐大廳,新娘跪著敬茶。長輩授“新娘甜茶”,必回敬以金銀首飾或“利市”,這稱之“賞面”。
“甜茶”還常用于糾紛和解之時,寄于干戈化玉帛,兩方和好甜蜜之美意。
鄉間每逢游神賽會,或祭拜祖先,都于案幾上擺茶的供茶禮節。因敬獻神祈祖先是以象征性,故以低廉劣茶沖泡,長時間擺在幾上。
如今,飲茶風尚更濃。潮汕人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戶戶都購置一套精致茶具,沒茶座。客來沏工夫茶相迎。每日飯后休息,臺家圍聚在一起,邊喝茶邊談家內事,氣氛融洽,樂趣無限。至今,功夫茶還躋身于公宴私宴會筵席中,有專用茶待客。茶既能解酒,也雅可怡情,為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