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縣渭田鄉項溪村有一座屋式古廊橋,橋上茶水長年不斷,供過路行人和田間勞動農民免費飲用。人們稱這座橋為“燒茶橋”。
“燒茶橋”上有條大板凳,可圍坐50多人。另有一口大鐵鍋、兩個大木,附近下蓬、潘源、溪邊三個自然村的240多戶人家,每年農歷四月初一到農歷十月底,主動輪流到這里燒茶。燒茶農戶這天要挑50多公斤柴火和0.5公斤茶葉,到這里燒六鍋開水,一般要燒半天,陰雨天和農忙亦不中斷。就是遇上夏收大忙,輪到燒茶的農戶勞力再緊張,也要擠出一二個人來這里燒茶,且不取分文報酬。
“燒茶橋”燒茶的歷史到底有多長?據當地一位91歲老嫗陳遇弟回憶:自她懂事起,這橋就有人燒茶,聽老輩人說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了。
項溪村“燒茶橋”原名“溪橋”,是一座古廊橋,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而后經過多次修繕。該橋是通往松溪縣著名風景勝地白馬山的必經之路。白馬山海拔千米,以凝灰巖風化形成奇崖絕景,山中還有歷史悠久的寺廟,吸引了眾多游客。橋周圍有稻田千余畝,田間勞作的農民經常在橋上小憩飲茶。
松溪縣地處閩北山區,民風淳樸。暑天,松溪各地都有在橋、亭內燒茶供行人止渴的傳統,有的商店則在門口放茶桶供應茶水。從端午節至八月初一,每天都有人燒茶,免費供路人飲用。較有名的如游墩“都石橋”、項溪“溪橋”、渭田“五福橋”和“十八亭”、株林“馬登橋”、潘墩“橋嶺頭”、角歧“大仙橋”、竹賢“回頭殿”、溪東“八角橋”、西邊“西邊亭”等,特別是項溪“燒茶橋”,六百多年來燒茶傳統從未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