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把茶葉,開水沖泡后飲汁棄渣,這是現代人最常見的飲茶方式。但是,我國茶文化專家對西南地區各民族“吃茶”習俗的歷史與現狀進行大規模調查后發現,在茶葉原產地及其周邊的若干個省的山區,苗、侗、瑤、傣、仡佬、土家等族人民至今仍保存著客來請“吃茶”的習俗。
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利用茶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從生曬藥用、熟食當菜、烹煮飲用到今日之沖泡直飲,茶已成為全世界青睞的健康飲品。西南農業大學教授劉勤晉說:“除少數民族‘吃茶’外,邊遠山區的漢族也有‘吃茶’的習俗。‘吃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茶中加入許多佐料或香料,和著一起吃;一種是把茶跟糧食加在一塊兒。在23個‘吃茶’民族中,有16個在‘吃茶’時把茶末也一起咽下去!”
“吃茶”習俗的分布與古茶區關系密切,其原料多是自采自制的當地大樹茶,同時,這一習俗的演變與地理條件、交通、經濟也有密切關系,深受中原茶俗文化影響,交通愈方便,“吃茶”民族愈漸漸采用泡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