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釉,即人工合成的各種釉料。建盞的加工流程主要是胚泥制備、拉坯造型、烘干施釉、高溫燒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代建盞全是化學釉,因為不是只有化學釉存在著重金屬溶出,引起中毒的危險,原礦釉也是如此。要想讓釉顯現出各種色澤,里面必須含有某種氧化金屬。從這點來看,當代建盞全是化學釉,因為都含有重金屬。
不過,一般高溫下化學釉和原礦釉都不會有問題。經高溫燒成的陶瓷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是得到公論的。就建盞來說,建盞雖是黑瓷,卻以幻彩效果聞名于天下。其特有的釉色斑紋,是在1300度高溫的條件下形成的。在高溫反應下,原礦天然釉的安全性沒有問題。
同樣地,如果化學釉建盞也經過一定高溫燒制,重金屬的溶出也無需擔心。但是,如果燒制溫度過低,無論是化學釉或原礦釉建盞,長期用來喝茶都有重金屬中毒的可能。實際上,建盞之所以有“化學釉”的說法,與一種叫做“重金屬技法”的燒制方法有關。
這種燒制方法主要分兩大類:第一,直接在釉中添加鉬、鎢、釩等重金屬燒制。第二,將重金屬燒制在素燒的器皿上。其中,第二類又有兩處細分。一處是,讓燒成的陶瓷器皿籠罩在重金屬蒸汽里,在自然降溫的過程中,使重金屬產生附著效果,從而產生光彩。另一處是,將含有重金屬的顏料涂在素燒的器皿上,然后在汝窯用600~800℃的低溫燒制而成。
正宗的原礦釉建窯建盞,并不會使用重金屬技法來燒制。因為燒制溫度不夠高,而化學釉建盞是低溫燒成的,達不到一定高溫時,不得不依靠重金屬技法來形成特有的顏色和斑紋,所以其危害性(不僅僅是重金屬析出)顯得突出,令人擔憂,作為日瓷器使用很可能會使人中毒。
可見,當代建盞全是化學釉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實乃無稽之談?;瘜W釉這樣的稱呼也不準確,低溫釉才是化學釉的實質。用低溫釉建盞泡茶喝,釉里面的有害重金屬物質才容易溶出來。因此,最好不要使用這種建盞,好看的話放著觀賞就可以了。
區別高溫釉建盞和低溫釉建盞,用白醋來泡可以作為一大根據。將裝有白醋的建盞靜置幾天,如果釉面被“腐蝕”,氧化、褪色或褪光了,那么一般就是低溫釉。真正的高溫釉遇到白醋一類酸性溶液,釉面幾乎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因為燒制溫度足夠高,釉面的物質結構會非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