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坭興陶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榮昌陶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在清末民初,坭興陶與就已經分工明確,有泥工、車工、刨工、雕工和燒窯工等,且每工皆有名家。譬如,車工前輩有顏非、顏六、黎昶昭等;刨工前輩有符春華、黃廣益、李真愚等;雕工前輩有黎昶春、范念堂、李四達、黎啟銓、潘鏡光、李照允等;燒窯工有盧大、顏七、莫三等。現將欽州坭興陶發展史上,值得稱頌的藝人、大師簡述如下,排名不分高低:
胡老六
晚清陶藝人,首先使用欽江西岸細膩紫坭制作精美煙斗、坭偶,開創欽州坭興陶產業的新紀元,堪稱欽州坭興陶近代鼻祖。
黎昶春
又稱黎不老,清末民初陶藝大師,名號“黎家園”創立人,擅長雕刻博古圖和鐘鼎、甲骨文,與其弟黎昶昭一道,以欽江東岸和西岸軟硬坭結合創制優質坭興陶,開東西坭混合制陶之先河。1915年、1930年,兄弟倆合作制造的坭興陶花瓶,在美國和比利時參展均獲金獎。
黎昶昭
晚清至民國陶藝師,以欽江東西坭混合制陶的創始人之一,擅長拉坯,造型準確,與其兄黎昶春合作制造的坭興陶產品,參加美國舊金山和比利時博覽會分別獲得金獎,“黎家園”的創立人之一。
顏非:民國時期陶藝技工,車工中杰出人物,車坯別出心裁,創造許多式樣,通花花瓶是他的杰作。
顏六:民國時期陶藝技工,車工工作幼細,坭坯均勻,做出的陶坯都是上等品。
盧大、莫三、顏七:民國時期陶藝技工,煅燒工。能準確把握煅燒火候燒出坭陶質量上乘。
李真愚:民國時期陶藝技師,善于取長補短,常參考古圖,創出新樣,是刨工中兼能出樣的突出人物。
范念堂:民國時期雕工技師,擅長花卉、昆蟲、翎毛、人物的繪畫。經他雕刻出來的圖案,靈活精巧,栩栩如生。其浮雕更出色,曾塑造瘦骨仙挖耳像和鐵拐李瞄葫蘆像,圖像活靈活現,神態十足。
顏干卿:現代陶藝技師,拉坯工,造型準確,技術熟練。
黎啟銓:現代陶藝技師,雕工精細,凸鼓較好。
李四達:現代陶藝技師,既能書法,亦能繪畫,雕刻工藝好。
潘鏡光:現代陶藝技師,從小從事坭興陶雕刻,尤其擅長羅漢及甲骨文雕刻。
潘建三:現代陶藝技師,潘鏡光之子,繪畫雕刻都出色,尤其擅長長龍鳳雕刻,是后期之秀。
林朱勛:現代陶藝技師,擅長工藝設計和雕刻,他的陶藝作品在全國大賽和參展中獲過獎。
顏昌金:現代陶藝師,善于陶藝造型裝飾,其陶藝作品在全國參賽曾獲獎。
李石清:現代陶藝師,精于原材料的選料和配料、拉坯。
顏釗明:現代陶藝師,多面手,亦會繪畫,亦會雕刻和拉坯。1979年,他代表欽州縣坭興工藝廠出席全國工藝美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姚樹賽
擅長制作全手工壺,精通制陶的整個流程和泥料,其制作的壺體氣勢雄健、線條優美圓潤、細節生動細致、壺韻溫文儒雅。早期跟隨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唯一)玄壺秘器大師沈文泰學習,后由其引薦拜師于高級工藝美術師、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崔龍喜。2010年,隨師到欽州從事坭興陶全手工壺創作。2012年,發表論文《坭興陶堆貼花裝飾研究》。
袁浩
陶刻藝術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字惟皓,號至長居士,早年受教于著名畫家劉宇一,陶器“蟬翼雕”雕刻藝術技法創始人。
王茁
欽州坭興陶都最年輕的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號懷馨館主人、懷馨,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志強的入室弟子,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文理雙碩士。幼承家學,傳承于其父王兆儒、義父王傳善,擅長古篆雕刻及理論研究。因多次以“中山王”篆創作作品屢獲全國大獎,而被譽為“中山女王”。
鐘毅
當代書法家,陶藝雕刻家,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欽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展出并獲獎。2003年以來,潛心雕刻藝術,以刀代筆,追求金石之創意,歷年作品被國內外人士視為珍品,廣泛收藏。
周長元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廣西坭興陶都制陶拉坯第一人,出身于制陶世家,幼承家學,天賦異稟,未屆弱冠之年即享譽鄉里。自1998年至2005年,在廣東省佛山市拉坯制陶,在強手如林的南國陶都脫穎而出,成為佛山“拉坯界”的名人。2006年至2013年,輾轉到廣西欽州,與四大名陶之一的坭興陶結緣。
鄧敦偉
高級工藝美術師、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制作了以《水滸》中“一百零八將”、《紅樓夢》中“重逢桃花社”、《三國演義》“官渡之戰”、《封神演義》中“哪咤鬧海”、《李自成》中“進軍洛陽圖”、《岳飛傳》中“八錘大鬧朱仙鎮”、《楊家將》中“穆桂英”、《太平天國》中“洪宣嬌”、《西游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為內容的多對大花瓶。
伏小樹
出身制陶世家,從事陶藝拉坯工作22年,自幼跟隨父親及祖父學習陶藝拉坯,且得到多地陶瓷名家指點,熟練掌握多種傳統陶藝拉坯技術,并結合現代拉坯技術創新,拉坯手法獨特,作品造型獨具一格、神形兼備、古樸高雅、獨具神韻、靈氣混若天成,系欽州坭興界后起之秀,作品有葫蘆壺和坭韻火魂。
陸景平
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從事坭興陶設計30余年,現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人帡。1992年,作品《古幣掛盤》被選中為《廣西·日本熊本結好十周年》之國禮送日本作紀念。
黃亞南
當代陶藝設計師,從事坭興陶設計20余年,現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人帡,陶藝作品主要有《壽仙茶具》、《竹簡戰馬》(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以人為善》(原作品已拍賣)。近些年來,其陶藝創作作品,多結合廣西地方風俗或壯族符號,甚至有糅合四川三星堆的一些人物特征。
帥立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02年起,應邀為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設計坭興陶款式,其佳作《桂林象山水月壺》茶具榮獲2002年首屆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銀獎,《廣西銅鼓》茶具獲2003年廣西特色旅游工藝品設計大賽特別獎,《貴妃乳韻》茶具獲2003年度國家專利技術發明一等獎。
吳麗華
坭興陶手拍壺藝人,出生于坭興陶都欽州,成長于坭興陶世家,自小受到坭興陶大師們的耳濡目染,長大后又在兄長的坭興廠工作,體會了坭興陶工藝的全過程,并學習了手拍壺工藝,結合欽州陶土特性,大膽創新,嘗試新的坭興陶制壺工藝,并把手拍壺技藝定位在方形壺的工藝上,獨樹一幟。她的作品有女性的細膩,又有大師的神韻。
王兆儒
當代書法家和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工藝美術大師,欽州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幼承家學,書體擅長篆、隸、行、草。2005~2006年,應邀雕刻坭興陶,因其刀法老辣,字跡古樸蒼勁,所雕刻的大鐘和三足鼎,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2012年,其“欽州八景八體書法瓶”獲第四屆中國美術陶瓷技藝大賽“評委提名獎”。
劉明洲
當代書法家和雕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近10年來潛心研究陶刻,其坭興陶藝作品《百壽掛碟》、《仙球瓶》、《龍紋君子鐘》等以刀功老辣,物美字靚,深受行家的喜愛、購買、珍藏。
黎仕清
當代陶藝師,坭興世家第五代傳人。他繼承先輩的優秀傳統,把欽江兩岸的東坭和西坭調至最佳狀態,特長是拉出厚薄均勻、圓滑飽滿的陶坯。他做成的陶坯,再經名師雕刻打打磨,品質一流,多次參展獲獎,被廣為收藏。
黎昌權
當代陶藝師,坭興世家第七代傳人,1987年被國務院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師”稱號,從事坭興陶刻40余年,擅長人物、花鳥、山水雕刻技法。
董煥俊
號陶隱居士,師從著名水彩畫家宋守宏、國畫家于志源教授,擅長油畫、陶藝設計和雕刻。扎實的繪畫功底,與精細的薄意雕刻技藝,使其每件陶藝作品高雅清奇、深厚秀麗,主要獲獎作品有“福貴祥和”梅瓶、坭興陶套壺“十八羅漢”。
梁遒龍
當代陶藝師,幼年便喜歡坭興陶藝,師從陶藝名家顏卿、顏俊后,拉坯技藝突飛猛進,確立其在欽州“拉坯第一”地位。他拉出的坯品,形體大氣,線條清楚秀美,便帽光滑如鏡。
李人帡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僅有204人),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全國僅35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欽州的一塊牌子。從藝30余年,陶藝作品國家、部級一、二等獎30余件,發表專業論文10余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民間工藝美術家”證書。其作品《高鼓花樽》(放在坭興陶展覽館),將壯錦、壯族鳳凰鳥、花山壁畫、壯族先民舞蹈等眾多壯族元素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
李人帡27歲入行,在上世紀80年代坭興陶的低潮期,同事紛紛改行,他依舊玩著泥巴。90年代,廠里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他還在堅持。現在,李人帲已七十多歲,早已退休,但依然兼顧著不少工作。以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愛好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