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的茶葉尤如縣名“遠處安靜地生生不息、清香悠幽的一片葉子”!雖說事茶數十年,但真正認識遠安黃茶還是今年的事,而這一初識還真讓我為之驚訝、相見恨晚。
首先給我的沖擊是自然生態無與倫比。雖說到遠安已是深秋時節的10月下旬,但第一印象卻是天空湛藍一塵不染,雖然借茶之光好山好水走得多看得也多,但那天之藍、那水之清、那山之綠似乎正是我理想中的生態茶園所需要的環境。再從當地了解,這里有著出入多峽谷、溪水不斷流的獨特地形地貌,也許正是這一特殊,不僅給這里的生物“綠色”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還阻隔了外界風寒塵沙的侵襲!還有這里丹霞山巖風化后形成的紅砂巖壌、團粒結構疏密有序,能蓄能排旱澇無憂,非常有利于茶樹根系舒展發達,這樣的茶樹生長條件自然有著其原料有別于他人不可多得的先天優勢!
其次真切感受的是產茶歷史悠源流長。遠安茶葉產業規模雖屬小縣,但其產茶悠久的歷史同樣可圈可點。
陸羽《茶經·八之出》中描述:“山南:以峽州上……”,根據“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解釋,唐代山南道的峽州應包括遠安、宜都、夷陵三縣,以及按《茶經》成書780年推算,遠安有茶迄今已有1200年以上;當然,從神農氏居住在峽州境內神農架,傳說是他發現茶的角度分析,遠安產茶歷史提早到什么時候,便更富有想象與探究了。
到宋代,遠安鹿苑茶已近遠聞名,并有“茶以鹿苑為最”之多方記載。從清《遠安縣志》“遠安茶以鹿苑為絕品,每年所采不足一斤,反不如鳳山之著名,然鳳山亦無茶,外間所賣皆出董家畈、馬家畈等處,以其近鳳山故曰“鳳山茶。”史料理解,清代遠安茶葉曾有過名聲在外、好茶難求、產業興旺的局面。由此也說明,遠安作為茶葉產區與全國眾多著名產區一樣已由來已久!
其三讓我驚奇的是茶葉品牌古今芳華。與歷史上峽州有夷陵茶、明月、碧澗、茱萸、方蕊、歸州茶等對應,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就有關于鹿苑茶的記載,并入宋代中國90個名茶之列;在清乾隆時屬細嫩黃茶的鹿苑茶更是列為貢品,有傳說,乾隆皇帝曾為鹿苑寺茶與三峽龍珠茶、玉露茶等貢茶一樣都有賜名。鹿苑寺的石碑上有清代高僧金田于光緒九年(1883)贊賞鹿苑茶的詩文:“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
可見鹿苑茶作為遠安茶葉品牌在清代就已名聲大振。同時在當代,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現代名茶開發初期,全國范圍名茶多僅為樣品、禮品階段,遠安鹿苑茶已在1982、1986年二次被評為全國名茶,其中1982年商業部中國茶葉畜產公司評出的全國名茶僅30個,尤其是1986年5月商業部在福建福州召開的名茶評選會上評出的43個全國名茶中鹿苑茶是唯一一只黃茶產品。足見其品牌榮譽富有傳奇、彌足珍貴!
其四領略到了黃質風格獨具。雖然我沒品鑒過上世紀80年代黃茶,但根據傳統黃茶產品“魚子泡”、“環子腳”等生動形像的描述,可知其品質風格為他人所不具。當然,親口品嘗才有發言權;
記得那天,先在賓館品嘗的是鹿溪玉貢,用專業術語評價應是:
條索緊實色澤綠翠、香氣清新純凈、湯色杏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
嘗后清醒親切,如沐春風,第一直覺就是不愧為好生態所賜!接著下午,又專門對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團隊幫助研發的創新黃茶產品進行了評審。
其中,針芽形的鹿苑貢尖:
外形條索緊直,湯色嫩黃明亮;香氣清鮮、花香顯露,滋味爽口醇和;卷曲形的鹿苑仙亳:外形條索卷曲緊結綠潤顯毫,湯色杏黃清澈;
嫩香濃烈持久,滋味濃爽回甘;
曲毫形的鹿苑玉珠:
外形卷曲似螺,色澤綠中透黃;湯色黃亮;香氣清雅花香持久,滋味鮮爽回甘。三款產品,或芽或眉或螺、外形特色顯明,湯色或杏或黃、滋味醇和適口,黃茶品質特征明顯。
其五當贊的還有加工創新工藝獨到。如果說過去的鹿苑茶是我國黃茶之珍品,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條件和工藝的話,那么今天的創新黃茶產品同樣品質上乘,更在于工藝的傳承創新。
在嚴格鮮葉管理下,無論是針芽形黃茶采用“攤放、理條殺青、攤涼、初悶、理條、攤涼、復悶、烘干”“兩理兩悶一烘”工藝;還是卷曲形黃茶“攤放、滾筒殺青、攤涼回潮、一次滾炒、攤涼回潮、初揉、二次滾炒、攤涼、悶黃、復揉、三次滾炒、攤涼、烘焙、攤涼回潮、足干”等“十五大道”工藝;以及曲毫形黃茶的“攤放、蒸汽殺青、熱風脫水、一次滾炒、攤涼回潮、初揉、二次滾炒、攤涼、初悶、復揉、三次滾炒、復悶、造粒、攤涼、足干”等“二揉二悶三滾炒”工藝。
條條實踐提煉、道道數據佐證,傳承創新古今獨到,尤其是相應連續化生產線的合理配置,為規?;a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驚嘆遠安黃茶與眾不同、給人驚喜的同時,也許我們還要清晰地認識到在近30年多來我國茶產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遠安茶業似乎有點漸行漸遠、離群索居、落得清靜之感……好在近年來,在省市與有關各方關注支持下、在遠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多次高層次研討會的召開、多個科研教育單位協同專題研究、多個茶企主體的積極投入,以及專門管理組織的成立,遠安茶產業重拾升勢、再創輝煌的復興之門終于開啟。
真誠地希望遠安當地能通過加強基地建設、適擴產業規模、培育做茶匠人、提升加工水準、配備專業人才,形成事茶合力,打造特質精品,加快產業振興、重振黃茶雄風、造福一方百姓、無愧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