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黃湯茶,屬黃茶類中的黃小茶,是中國傳統黃茶之一。原產于浙江平陽、泰順、瑞安等地,品質以平陽北港朝陽山所產為最佳,故名“平陽黃湯”。其歷史悠久,在清代因曾被列為貢品而聞名。
歷史沿革
平陽黃湯茶歷史悠久。地處江南的溫州,自古就出好茶,而平陽又是溫州產茶佳處。早在《唐書·食貨志》就有記載:“浙產茶十州五十五縣,有永嘉、安固、橫陽、樂城四縣名。”其中的橫陽,就是今天的平陽。雖然當時還沒有“黃湯”之名,但平陽黃湯的加工工藝已經初具雛形。
清代,平陽黃湯茶已經聞名天下,清乾隆時期被列為朝廷貢品,其歷史已達200多年。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擔運銷上海、營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
采摘工序
茶葉清明前開采,采摘標準為細嫩多毫的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大小勻齊一致。平陽黃湯茶制造分殺青、揉捻、悶堆、初烘、悶烘五道工序。
品質特征
平陽黃湯茶是浙產茶葉的重要代表,浙江主要名茶之一。曾以“干茶顯黃,湯色杏黃、葉底嫩黃”的“三黃”特征傲立茶業界。其外形條索細緊,色澤黃綠,湯色杏黃明亮,香氣清芬高銳,滋味鮮醇爽口,葉底芽葉成朵勻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