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大茶屬黃茶,亦稱為皖西黃大茶,自明朝便已有記載。產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葉大、梗長、黃色黃湯香高耐泡,飲之有消垢膩、去積滯之作用,具有抗輻射,提神清心,消暑等功效。
歷史發展
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大江以北,霍山縣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山陜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甚寶愛。顧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鐺大薪炒焙,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兼以竹造區筒乘熱便貯,雖有緣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這篇著作記載了黃大茶的原產地,銷售市場,生產器具,貯存包裝,藥用功能等作了系統的論述,尤其是這被記載的工藝與現時黃大茶的制法,大致吻合。
自然地理
霍山縣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上游,是一個集山區、庫區、革命老區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以霍山縣佛子嶺水庫上游大化坪、漫水河及諸佛庵等地所產的黃大茶品質最佳。
這里的海拔高度在400m以上,山高云霧多,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植被覆蓋率達到76%以上,土壤疏松,土質肥沃,PH值4.5-6左右,生態條件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加工工序
霍山黃大茶加工工序為:炒茶、初烘、堆積、烘焙。
品質特征
霍山黃大茶外形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吉相連形似釣魚鉤,梗葉金黃顯褐,色澤油潤,湯色深黃顯褐,葉底黃中顯褐,滋味濃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焦味和悶黃,正是黃大茶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