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由貴州茶農創制于乾隆年間。產于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巖腳下的海馬宮鄉,屬于當地中小群體品種,具有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
歷史發展
海馬宮茶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已列為貢品,譽滿全國。1925年《大定縣志》“茶葉之佳以海馬宮為最,果瓦次之,初泡時其味尚澀,迨泡經兩三次其味轉香,故遠近爭購嘖嘖不置。”
自然地理
海馬宮鄉茶園三面臨山,一面通向河谷,海拔高達1500米左右,山高云濃,溪水縱橫,年均氣溫13℃左右,全年有效積溫4670℃,無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月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為貴州省較寒冷的高濕茶區。然而茶園三面環山卻構成一幅天然屏障,阻擋著寒冷空氣的侵襲,再加上境內植被茂密,形成小區氣候條件獨特。而且海馬宮茶園成土母質為砂頁巖,土質疏松,鉀元素含量豐富,達127ppm,pH4.6-4.9,適于茶樹生長。
采摘工序
采摘標準:谷雨前后開采,一級茶為一芽一葉初展;二級茶為一芽二葉,三級茶為一芽三葉。加工工藝分: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再復炒、再復揉、烘干、揀剔等工序。
品質特征
茶葉條索緊結卷曲,茸毛顯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