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類的劃分常常是依據顏色來分類的,紅茶的茶湯橙紅明亮,綠茶的茶湯綠黃,那么黃茶的茶湯會是黃色的嗎?黃茶屬于什么茶呢?
很多人對黃茶不熟悉這是可以理解的,中國黃茶本身產量就極少,國人重紅茶綠茶輕視黃茶,很多黃茶也就慢慢的失傳了。黃茶屬于什么茶?從制茶工藝的角度上來看,黃茶是從炒青綠茶發展而來的發酵茶。由于在殺青、揉捻的干燥不及時,釀成干燥不足,茶葉的顏色變黃,于是就出現了中國特產——黃茶。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在歷史上,未產生系統的茶葉分類理論之前和在眾多消費者中,大都憑直觀感覺辨別黃茶。這種識別黃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葉品質極不相同的幾個茶類,涉及到很多種品質各異的茶葉。如上面所說的因鮮葉具嫩黃色芽葉而得名的黃茶,而實為綠茶類。還有采制粗老的綠茶,曬青綠茶和陳綠茶;青茶的連心、包種等都是黃色黃湯,很易誤認為是黃茶。
既然黃茶也是中國特色茶,黃茶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呢?黃茶的品質特點就是黃湯黃葉,這也是制茶過程中悶堆渥黃而產生的結果。形成黃茶品質的主導因素是熱化作用。熱化作用有兩種:一是在水分較多的情況下,以一定的溫度作用之,稱為濕熱作用;二是在水分較少的情況下,以一定的溫度作用之,稱為干熱作用。在黃茶制造過程中,這兩種熱化作用交替進行,從而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研究黃茶堆積悶黃的實質:濕熱引起葉內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的作用,這是形成黃葉黃湯,滋味醇濃的主導方面;而干熱作用則以發展黃茶的香味為主。
黃茶的產地不多,多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廣東等地,其中湖南岳陽又被稱為中國黃茶之鄉。那么中國黃茶的種類都有哪些呢?黃茶的種類按鮮葉的老嫩程度可以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這三類。其實,這樣說還是有不少人不明白什么是黃茶。簡單的說,像茶葉市場上出售的君山銀針、北港毛尖、鹿苑毛尖、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海馬宮茶、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這些都是常見的黃茶。
黃茶在漚茶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消化酶,所以長期飲用黃茶對脾胃很有好處。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得以大部分的保留,而這些物質恰恰具有非常強的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的特殊效果,對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以飲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