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雖是茶葉中的少數民族,卻也是我國的特產。黃有黃葉、黃湯的特點,按照鮮葉的老嫩、芽葉的大小可對黃茶進行分類,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大主要的種類。
黃芽茶:清明前后采摘的一芽一葉,原料非常細嫩,通過殺青、揉捻、悶黃等加工工藝,制成黃芽茶。其精細度非常高。由于清明前后雨水比較適宜植物生長,因此茶葉外形茁壯挺直,銀毫滿披。
當然,除了鮮葉外形美觀之外,黃芽茶茶葉色澤金黃光亮,湯色杏黃明亮,口感鮮爽甘醇,素有“金鑲玉”之美稱。
黃芽茶的代表茶有:湖南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和霍山的“霍山黃芽。
黃小芽:四月中下旬采摘的較大一些的一芽二、三葉的鮮葉,通過加工制成黃小芽。黃小芽的茶形略微卷曲,茶葉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茶湯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鮮爽醇厚。
黃小茶的代表茶有:平陽黃湯,北港毛尖,溈山毛尖。
黃大茶:采摘一芽四、五葉的鮮葉(一般茶葉采摘長度為10-13厘米)加工成黃大茶。與大部分茶類“嬌小”的茶形不同,黃大茶大枝大葉,就像是茶葉世界里的北方漢子。
黃大茶干茶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相連形似魚鉤,梗葉金黃顯褐,色澤油潤,茶湯湯色深黃顯褐,口感醇和濃厚,具有焦香味。
黃大茶的代表茶有:廣東大葉青,皖西黃大茶。
黃茶一般適合在夏、秋兩季飲用。夏季炎熱,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用黃茶能起到很好的助消化、清暑生津的功效。秋季干燥,是咽喉疾病的高發季節,常飲黃茶,能生津潤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