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大茶隸屬于黃茶,特別之處在于它有濃郁的鍋巴香,喝上兩口就有種童年的味道,那么為什么會有鍋巴香呢,這與它的制作工藝有關。
霍山黃大茶最主要的加工序分為炒茶、初烘、堆積、烘焙。
炒茶:是為了把茶葉中的水分弄走,破壞酶的活性;使得茶葉初形展露,待炒到條索緊細、發出茶香、達三四成干時,便可出鍋,進行初烘。
初烘:炒后立即高溫快速烘焙,溫度為120℃左右,投葉量為每烘籠2~2.5千克,每2~3分鐘翻烘一次,烘約30分鐘,達七八成干,茶梗折之能斷,即為適度。這樣就可下烘堆積或者直接交售給茶站,由茶站統一堆積。
堆積:下烘后將茶葉趁熱裝簍或堆積于圈席內,稍加壓緊,高約1米,放置在高燥的烘房內,利用烘房的熱促進蒸變。堆積時間長短可視鮮葉老嫩、茶坯含水量大小及其黃變程度而定,一般要求5~7天。茶站對收來的茶葉,先進行拉小火,烘到九成干,而后堆積,堆積時間相對長一點。堆積到葉色黃變,香氣透露,即為適度,可開堆進行烘焙。
烘焙:利用高溫進一步促進黃變和內質的轉化,以形成黃大茶特有的焦香味。這就是霍山黃大茶鍋巴香形成的關鍵,烘焙是采用櫟炭明火,溫度為130。C~150。C,每烘籠投葉約12.5千克,兩人抬籠,僅幾秒鐘就翻動一次,翻葉要輕快而勻,防止斷碎和茶末落入火中產生煙味。火功要高,烘得足,這樣色香味才能得到充分提升,時間為40~60分鐘,待茶梗折之即斷,梗心呈菊狀,茶梗顯露金色光澤,芽葉上霜,焦香明顯,即可下烘,趁熱踩簍包裝。
以上便是霍山黃大茶制作工藝的基本流程,黃茶性涼,特別適合在夏天飲用。
茶知識 茶葉知識 茶葉保存 茶葉百科 茶葉小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的泡法 飲茶文化 茶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