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三性,即溫性、中性、涼(寒)性。所謂茶性,是指茶葉表現出的性味及其特性,在中醫理論中也被稱為“性味”?!渡褶r本草經》序錄有云: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茶葉的茶性,源于其中的“四氣”,取決于茶葉的發酵程度。
未發酵茶綠茶與微發酵茶黃茶,性寒;微發酵茶白茶,性涼;茶性寒涼的茶葉,理論上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飲用,虛寒體質者則需慎飲之。而全發酵茶紅茶和后發酵茶黑茶,性溫,適宜于寒冷的秋冬季節喝,體熱、易上火者則需適度飲用。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性平,一年四季都適合喝,沒有體質的局限。
武夷巖茶屬于烏龍茶,茶性平和,為中性茶,不溫不熱,理論上來講不會引起上火。然而,長期喝巖茶,確實有上火的風險。喜歡巖茶的茶友們應該都了解,剛精制出來的巖茶不能馬上喝,新茶火氣較重,需放上一個月至十幾個月不等的時間,這個陳放的過程稱之為退火。然后再喝,那時的茶湯,更加醇滑,韻味更強,并且喝了不上火。
武夷巖茶要退火再喝,源于其獨特、復雜的傳統制作工藝。首先,剛采摘的茶葉經過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等工序,會被制成毛茶。其后,將毛茶中的茶梗挑揀干凈,粗老葉片也一并剔除,再揀出不夠好的茶條,巖茶的初制階段才算完成。
初制過后還有一兩個月的精制,精制的毛茶還需經歷更為重要的考驗,那就是炭焙,將毛茶置于炭火上烘焙。這個過程一般會反復進行多次,其原則在于“低溫、長時”;目的在于改變茶性,提升巖茶的品質。
正是得益于這道特別的工藝,巖茶方能形成芳香馥郁、醇厚潤活的獨特滋味,令一眾茶友們甚是喜愛。同時,巖茶的質量會倍加穩定,具備陳放條件。在陳放(退火)過程中,由于多酚類物質會歷經轉化,巖茶的滋味、香氣等各方面品質都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至此,巖茶的制作才算大功告成。這個時候,往往已是一年之中的春末夏初之際,這也是為什么巖茶乃六大茶類中最晚上市的一批春茶。
火功高低、包裝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武夷巖茶的退火時間,單就火攻這方面而言,輕火巖茶一般需要陳放一個月來退火,中低火大概要1~3個月,中火茶則要3~6個月,高火茶放一年后再喝火氣才不會那么重。
總之,剛焙好火的新巖茶一定不要著急著喝,需等到火氣完成吐納后方可入口。隨著火氣的褪去,巖茶的茶性變得更加平和,喝完以后才不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長期喝全身帶著火氣的巖茶,非但無法感受到巖茶的香氣,反倒會被其火氣所傷。那么,巖茶怎么退火呢?
巖茶的退火過程其實很簡單,只要將巖茶密封包裝妥當,然后放在陰涼、干燥、無異味的環境中,一段時間之后,巖茶中所帶有的火氣自會慢慢消失。如果無法了解新買巖茶的焙火程度、制作年份,從而在時間上判斷其是否已經退火,其實還有一個更為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
巖茶有沒有退火,一聞一喝足矣判斷。沖泡后,揭蓋聞香。如果第一沖和第二沖的茶蓋上皆能聞到清晰的煙火味,這款巖茶的火氣尚未退去。如果第一沖能聞到明顯的煙火氣,但第二沖的茶蓋上只殘留些許煙火氣,且茶湯里嘗不到煙火味,而是茶葉本身的香氣,那么這款巖茶再放三五天,火氣基本能退凈。除了需要注意退火的情況,不同體質下,喝巖茶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上火,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易上火體質,則屬于內熱、陰陽失和。這類茶友喝茶一定要注意,不能選擇剛剛焙好火的巖茶,通??梢赃x擇輕火巖茶,清火茶退火快,能較早飲用,并且茶性更加平和,不易引發上火。而剛焙好火的巖茶,好似一把小火苗,與易上火的體質相遇,簡直是引火上身。
與之而言,平和體質的人群是幸運的,不論何種火功的武夷巖茶,只待火氣褪去,均可大膽飲用,盡情享受巖茶的豐富滋味。不過這類茶友雖然體質好,也不要忽略了喝茶的限度。巖茶,一次性不宜飲用過多。
凡事過猶不及,喝武夷巖茶也是一樣。遇到好喝的茶,一些茶友往往忍不住會多喝幾杯??蓭r茶多喝幾杯,是容易上火的。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引起茶醉,堪比醉酒。所以,喝巖茶一定要適度。即便是已經完全退凈火氣的巖茶,也不宜一次性飲用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