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亦稱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類。
其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主要產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近年來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烏龍茶除了內銷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作為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降血脂、抗衰老等。
加工制作烏龍茶,通常步驟是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干燥等。由于發酵程度、烘焙方式不同,制成后的品質特征也不盡相同。
鑒賞
武夷巖茶
產于福建北部武夷山。武夷山多巖石,茶樹生長在巖縫中,巖巖有茶,故稱“武夷巖茶”。武夷巖中心地帶所產茶葉稱正巖茶;武夷巖邊緣地帶所產茶葉稱半巖茶;靠武夷巖兩岸所產茶葉稱洲茶。
武夷巖茶外形條索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油潤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人稱“蛤蟆背”;香氣馥郁持久,具有“巖韻”;滋味濃醇回甘,清新爽口;湯色橙黃或橙紅;葉底柔軟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葉脈淺黃色。
巖茶干燥時多采用碳火烘焙,碳焙的輕重也會影響發酵程度的輕或重。也因為如此,成茶都帶有碳焙香。
注:
1、武夷巖茶有上千個品種,大體分為大紅袍、水仙、肉桂、名叢和奇種,其中以大紅袍名氣最大;
2、大紅袍既是茶樹名,又是茶品名。原產于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母樹六株,一般以研究為主。后有經扦插、壓條等方式培育的大紅袍樹種,但產量有限,市面不常見。現在大紅袍是一個公共品牌,通常是把其它茶樹品種或是將幾個茶樹品種拼配做成,它基本上可與武夷巖茶劃等號。
安溪鐵觀音
產于閩南安溪,既是茶名,又是茶樹品種名。以成熟葉片為主加工制成。
鐵觀音一直受到閩粵臺茶人及東南亞、日本人的珍愛,很多人把鐵觀音當作烏龍茶的代名詞。
清香型鐵觀音:外形條索卷曲、壯結、重實,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顯砂綠,紅點明,葉表起白霜;沖泡后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留余香”之譽,有蜜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有光澤,音韻顯。
濃香型鐵觀音:在清香型鐵觀音的工藝上加了碳焙工藝。外型肥壯緊結、色澤烏潤,香氣純正、帶甜花香或蜜香、熟果香,湯色深金黃色或橙黃色,滋味特別醇厚甘滑,音韻顯現,葉底帶有余香,可經多次沖泡。茶性溫和止渴生津,溫胃健脾。
注:
1、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是清香型的鐵觀音,即做青次數較少,一般三次左右,發酵程度偏低。多清湯綠葉,接近綠茶的品質特征。比較好看。
2、濃香型鐵觀音加了碳焙工藝,香氣更豐富。
3、市面上的老鐵和陳年鐵觀音,側重點不一樣,老鐵是多次碳焙,陳年鐵觀音強調年份。究竟有無品飲價值?還是謹慎為好。
鳳凰單叢
產于廣東潮州市鳳凰山,以烏崠山所產最佳。
鳳凰單叢是在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經數百年歷代茶農單株優選,單株培育,單株采制而得名。品質優良單株高大如榕。
大多采一芽二至五葉。因成茶香氣、滋味的差異,當地習慣將單叢茶按香型分為黃芝香、玉蘭香、桃仁香等等。
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呈鱔魚皮色,油潤有光;沖泡后清香持久,內質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或果香;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山韻顯。
注:
1、單叢茶分為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又名白葉單叢)。嶺頭單叢出自鳳凰水仙群體品種,1961年嶺頭村在該村1957年種植的鳳凰水仙品種茶園中發現一顆特早、芽葉黃綠的茶樹,以后連續三年對這株茶樹單獨采制。經專家審評鑒定,該茶樹質量穩定,具有花蜜香特點,品質達單叢級別,可與鳳凰單叢媲美。1988年將該單株茶樹單列為一個品種,定名為“嶺頭單叢”。
嶺頭單叢品質特點:外形緊結尚直,色澤黃褐油潤;內質具有獨特蜜香,清高持久;滋味鮮醇爽,回甘力強;湯色橙黃,清澈明亮;葉底黃綠腹朱邊。耐沖泡,耐儲存。
2、鳳凰水仙由于選用原料優次和制作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菜和鳳凰水仙三個品級。采用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單叢茶樹制作和優質產品屬單叢級,較次為浪菜級,再次為水仙級。
凍頂烏龍
產于臺灣省南投縣凍頂山海拔700米的高崗上,屬“半球型包種茶”。
傳說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農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稱此山為“凍頂”。
外觀緊結,呈半球型,色澤青綠潤,帶有光澤;茶湯清澈呈蜜黃色,具有花香,上等帶牛奶糖香;滋味甘醇濃厚,喉韻十足,帶明顯的人工焙火韻味與香氣;葉底肥厚軟亮,帶有茶梗,耐沖泡。
注:
凍頂烏龍茶外形上看跟鐵觀音相似,但凍頂烏龍揉捻更緊結,明顯看到有梗。
沖泡技巧:
1、選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
2、沖泡水溫100℃
3、茶水比例按1:20,即150毫升水7至8克茶
4、可以沖泡七泡仍留有余香,不用留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