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湯色從黃綠到金色到橙黃到橙紅都有,因此必須要強調的是,切切不要因為茶湯的色澤而簡單判斷一款茶的歸屬,否則就有不少烏龍茶都會被認為是綠茶或者紅茶甚至黑茶。想必烏龍茶的迷人也正在此處,豐富多樣是其很大的特點。
而其他茶類相對來講,彼此之間就沒有這么大的差異了。比如綠茶類,無論滋味香氣如何的不同,綠葉綠湯都是一樣的。比如紅茶,湯色必定是紅色或者橙偏紅,滋味也是糖香顯著。比如黑茶,干茶都是烏黑的模樣,茶湯顏色深。不過白茶之間的差別還是有點大,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三種代表款的茶湯色澤有明顯區別,尤其上了年份的茶,更是差異明顯。此處要提醒下大家,如果號稱四五年的白茶,就能有鮮艷的紅色,那這款茶還是要好好斟酌一下,畢竟如今茶葉的江湖,確實撲朔迷離。
最近半個月都在試各種烏龍茶,從鳳凰單叢到武夷巖茶到閩南漳平水仙再到臺灣茶。也是蠻辛苦的工作。但是喝來喝去,竟然沒有喝到幾款滿意的,尤其在一個熟識的朋友處得來的牛欄坑肉桂,還喝出了明顯的青味,詢問為何之后,得到的答復說這是“牛肉”的標志性味道。我聽了久久不能言語。若說標志性味道,必定品完之后人體的感受應該是比較舒服才對,很遺憾這茶并沒有帶給我舒服之感,反而有些說不清楚的難受。
然后又品了一款烏崠的頂級鳳凰單叢鴨屎香,帶著很大的期待,用了十二分的心,香確實是香,澀也確實是澀,喝完依舊口干。喝茶多年,就是不知為何,鳳凰單叢總是讓我越喝越口干。查閱大量資料,也沒有說出所以然,只好怪自己與之氣場不合。
此后花一整個下午,品了臺灣茶五六款:凍頂烏龍、阿里山高山茶、杉林溪、大禹嶺、東方美人、臺灣紅玉。幾乎喝的快醉茶,卻還是想喝。這是最近品到的最有質量的茶了,當然是在同等價位的情況下做的對比。
把自己的品茶過程分享在這里,最主要表達幾個意思:一、不要盲目追求名氣和價格,茶自己會說話,以自己感覺舒服為最佳;二、市場比較亂,買茶需謹慎,最好先嘗嘗茶樣,再決定;三、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少存多喝,慢慢就有感覺了。無論對方說什么,都不至于被人牽著鼻子走;四、再貴的茶,不適合自己的體質,都要果斷敬而遠之,身體比顏面要重要許多,別為了所謂的面子,傷了身體;五、多參加一些茶品鑒活動,以最少的代價收獲最真實的經驗,可少走許多的彎路,并且可以獲得最快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