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銀”與人類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日本銀制品的出現約與中國唐代同期,其與中國唐文化不無相關,而銀壺、杯、盤、皿等茶具等出現應是江戶中后期,一開始是宮廷、貴族所專用,后來才慢慢在民間流傳,這與江戶末明治維新有密切相關,而這時期的銀制茶道器皿更是藏家競相搜尋的目標。
日本茶道源起于唐朝,是派遣到中國的日本僧侶,將當時中國唐朝的佛教文化一起帶回日本。日本的茶器大都起源于中國,說起煮水的利器就不可不說日本銀壺,因銀這種金屬傳熱好,本身潔凈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銹,不會把水煮出怪味來,所以很受茶客的青睞。而銀壺來源也可以追溯到中國唐代時期。
人類發現和使用銀的歷史至少已有兩千年了,而銀器在中國唐代曾經輝煌一時。那時的金銀器產量有限,使用者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所以制造的金銀器都是華美尊貴,彰顯皇家氣派。“鳳凰尊畔飛金盞,絲竹聲中醉玉人”,道出唐代金盞等貴金屬器皿的使用頗為流行。在法門寺地宮出土過一套精美的金銀茶具,是我國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這組包括了從茶葉的貯存、烘烤、研磨、羅篩、烹煮到飲用等所用器具。這套金銀茶具,有茶籠、茶碾、茶羅子、茶爐、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調料盛器等,與我們現在看到的茶具是非常接近的。
隨著中國的飲茶文化和茶道具的流行,日本把“茶道”引入到本國,并結合自己的文化特征發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我們看見的鐵質、銀質、金質的“湯沸”在日本是用來煮水。鐵壺比較常見,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見到。鐵壺傳入了日本,在日本就是貴重金屬所制,并且是手工鍛造制造,所耗工時也很長,往往要月余,所以屬奢侈的器物,必是貴族階層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