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收藏熱的興起,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作品漸漸地成為新的熱門。雖說這些傳統工藝的大部分都是傳自中國,但在日本傳播的過程中也融入了獨特的日本文化和審美,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日本風格。
另外,日本手工藝者的匠人精神也為他們的作品增值不少。什么是匠人精神?對于技藝本身的熱愛要超過對于從中牟利的欲望,并在制作過程中能夠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在很多匠人幾乎絕跡的中國,還能看到有人在保證傳承不滅實在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無論這個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這期的日淘精選為大家帶來的是日本銀壺鑒賞,讓我們在這個周末靜靜地欣賞傳統工藝之美,為匠人精神喝彩!
日本銀壺的歷史
日本銀制品的出現和中國唐代同期。唐朝時期派遣到中國的日本僧侶,將佛教和茶文化一起帶回了日本并結合自己的文化特征發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而煮茶工具“湯沸”和“急須”正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
鐵壺因為結實耐用的特性以及低廉的造價,一經研制出來就十分受歡迎,江戶時期就被廣泛使用。明治時期,鐵壺幾乎家家都在使用。銀壺和金壺的出現和傳播都要晚于鐵壺,因為本身就是貴重金屬所制,并且是手工鍛打制造,所耗工時也很長,往往要月余,所以屬奢侈的器物,一般只有貴族階層才能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普及,但同時也讓它的收藏價值高于鐵壺。
日本銀壺的制作流程
1.選取大于壺徑的老山櫻木段(山櫻木的相性最適合純銀壺的加工);分別在山櫻木斷面和圓銀板中心畫出壺底面的圓。
2.根據工藝師經驗掌握的壺型曲線,在削去山櫻木同時,使銀板慢慢貼合山櫻木成型。此過程看似簡單,實際很吃功力,每切削薄薄一層山櫻木,使銀板受力貼合上山櫻木后,就要進行一次退火,如此重復幾十次,為的是保證成品后銀不“澀”。
3.銀壺成型過程中,壺的厚薄也發生了變化,工藝師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把堆積的厚余部分切削下來。
4.最后,壺成型后把壺內的山櫻木搗爛取出,再退火。日本銀壺和其它壺的區別在于加工工藝,此工藝制成的壺底無焊接痕跡,壺形飽滿、銀色正、音純厚。
銀壺的保健作用
1.銀壺煮水,能使水分子納米化,讓水質變軟變薄,另外,銀本身潔凈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銹,用這樣的水泡茶能讓茶更加香醇。
2.銀的熱傳導性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突出的,銀壺煮水時,溶解在水中的微量陰離子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后,能夠迅速散發血管的熱量,可以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
3.銀壺煮水會釋放出的銀離子,能為人體起到殺菌消毒、提升免疫力的用,每升水中只要含有一千億分之二克的銀離子,就足以使大多數有害細菌病毒死亡。
銀壺的使用與保養
1.盛水位保持在整壺容量的80-90%為最佳,否則沸水外溢會損壞加熱爐的電熱絲,也會導致其它不必要的危險。
2.銀壺不得在無水狀態下加熱,避免高溫損壞部分焊接處。
3.銀壺可使用炭火或電加熱。推薦的工具有電熱絲加熱爐、遠紅外加熱爐、電磁加熱爐等,如選用電磁爐則要購買防屏蔽電磁爐。
4.每次使用完之后,擦干水份,用柔軟的干布輕輕擦拭干凈。
5.當使用過程中出現污垢或者變色時,使用擦銀布或者拭銀粉輕輕打磨。
6.如果長期不使用的話,請在擦拭后,用軟布或者紙包裹并放于陰涼處保存。
鐵壺和銀壺的對比
鐵壺的優點本站之前已有文章介紹過。燒水沸點高,且保溫時間長,使用這樣的高溫水泡茶更可提升茶的香氣,尤其適合泡陳化時間較長的老茶。可以改善水質,使水更軟滑甘甜。除此之外,鐵壺還能增加鐵質的吸收,補充人體所需,有效預防貧血。但鐵壺的缺點在于易生銹。如果不能即使清除,鐵銹更容易吸收水分,鐵壺就會加速腐爛。
相比之下,銀壺就完全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也容易氧化變黑,但保養也比較簡單,只需每次使用完用完后用柔軟的布輕輕擦干水分,使用擦銀布輕輕打磨即可。
從功效方面來說,銀壺的殺菌和養生功能也是鐵壺所不能比的。一個簡單卻強大的事實就是:用銀壺盛放過的飲水,可以保持幾個月不腐敗。
而且銀壺還能促進人體排毒養生,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對疾病的抵御能力。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銀有“安五臟、安心神、止驚悸、除邪氣”等作用。銀壺唯一不算缺點的缺點可能就是不如鐵壺有韻味,就像銀美則美矣,但卻不如鐵厚重一樣。圈內人也有一句評斷可供大家參考:鐵壺提韻,銀壺提香。
如何檢驗一把優秀的手工銀壺
其一,壺嘴、壺口與壺把頂部應呈三平,或雖突破三平但仍不失穩重,唯把頂略高;
其二,對側把壺而言,壺把提拿時重心垂直線所成角度應小于45°,易于把握重心;
其三,出水流暢,不漏水,壺嘴可斷水,無余水沿壺流外壁滴落。
“湯沸”和“急須”
“湯沸”和“急須”在日文中都是茶壺的意思,“湯沸”是煮水用的大壺,“急須”是泡茶用的小壺。
湯沸的外形和我們平時用的燒水壺基本一樣。比較特殊的是急須小壺。急須壺多采用左側把的形式,壺把和壺身成九十度角,同時壺把和壺嘴間也成九十度角,方便使用人右手持握。
由于壺把和壺身有一定距離,持握時不似大部分的彎柄壺那樣要小心防止燙傷指背,這種款式的急須壺是日本最為流行的款式,也叫橫手急須。
除此之外,還有壺嘴與把手成一百八十度角的彎柄設計的急須壺又被稱為后手急須,以及與中國提梁壺類似的提梁急須壺,又叫上手急須。
日本銀壺堂口和大師
在日本,很多知名堂口都是鐵器、金銀器和銅器一起經營,像金壽堂和藏六堂這樣的著名鐵壺堂號也會出品金銀壺和陶壺。而很多本身就是金工大師的名釜師也都是同時擅長制作鐵壺、金銀壺和銅壺的多面手。
日本知名銀器堂口包括新瀉的銀川堂、高岡的銀榮堂、京都的秦藏六等,銀壺名家則包括中川凈益、山川孝次、石黑光南、森川容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