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零零年左右,有四個地方因鑄鐵水壺而聞名:
一、蘆屋、筑前國省(現在福岡縣):生產俗稱的老式蘆屋釜。
二、佐野天明町、下野國(現在櫪木縣):生產一種老式的天明釜。
三、京都:生產一種老式的京釜。
四、南部地區(現在巖手縣):南部家族式生產鐵瓶。
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各地區的發展:
一、蘆屋
在蘆屋早期的釜制造商歷史很難明確。但有兩個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九州西邊的蘆屋市,比鄰大陸地區,因此來往密集。
鑄鐵的足跡不僅僅是在古墳時代(二五零~五三七),一開始先從中國經由當時的韓國來往,后來更是直接經由九州與中國聯系。
其次,蘆屋有充足的鐵原料。沿著海岸可以找到含鐵的沙子,海岸后方山上的大片森林可以提供不可缺少的碳。
鐮倉時代(一一八五~一三三二)以前有不同的鐵制品,例如廚房的釜和武器都是在福岡區制造。原平合戰后的和平時期,帶給當地人們安穩的生活,讓人們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了釜的制造上。
蘆屋壺
十六世紀初工業繁盛,早期蘆屋釜的形狀就是以中國釜為原型。老式的蘆屋釜特點是寬而穩的輪廓;其后改良的一些新式釜中有凸起的邊緣或翼(在日本稱為铔羽或羽),而這些可能是由中國漢代(西元前二零六年~西元二三零年)壺上金屬環衍生出來的。
蘆屋壺的另一個特點是雕刻柔細,并有很低的錐形壺嘴。蘆屋壺的鐶付為日本所有壺的形式奠定了基礎,并與中國壺的形式接近。
除了蘆屋自產的壺之外,還有很多來自日本其他地方的壺。例如越前、肥前、伊勢、播磨、博多、巖美、天明、小田原…等地,這些地方都是模仿蘆屋壺的顏色與設計。
據說,安土桃山時代期間(一五七三~一五九九),蘆屋壺的產量下降,并于一六二五年絕跡,這與京都壺的崛起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天明
佐野天明町能成為釜傳統的起始地之一,地理性和實用性具有極大的關系。一九四零年平將門起義(名為天慶之亂),他征服了在關東地區的幾個省市,最后敗于藤原繡鄉。
平將門起義
平將門的崛起吸引了許多來自京都與大阪之間的河內國鑄造師,聚集于現代櫪木縣西南的足利市制造武器,其為韓國手工藝者的后代。天明壺被人們認為是韓國式壺的原型。
其特點就是像早期的天明壺有三條壺腳。天明壺的特點是簡約。沒有特殊裝飾,且壺嘴相對比較高。在日本受到了很高的關注。
三、京都
名越彌七郎,名越家第五代傳人,堪稱當時京都第一制釜名人。十六世紀初期,京都的三條區組建立釜制造者協會,當時于那里制造的釜成為「京釜」。
京釜開使運用燒貫技術,當鑄好壺之后,再放到火里,再用一個硬刷打整,使之有光滑好看的表面。同時也是為了將壺做出仿舊的外觀,并生產了第一個不帶凸邊沿(羽落)的壺。
十六世紀京釜變得格外出名,并且吸引很多鑄造者來到這里。在釜會的鑄造者從一五四三年的八個增加到一六零二年的六十七個。
十六世紀的最后十年,日本進入到和平時期,對茶道用壺的需求日趨增長,訂單從京都暴增至蘆屋與佐野。由于距離帶來的不便,許多蘆屋的鑄造師被鼓勵移民京都。這種趨勢導致了后來蘆屋和佐野釜產量的下降。
四、南部
位于日本東北部的南部地區(現在巖手縣),在鐵質工業史上是一個特別的地方。除了沿河運輸的能力,離西南方只有二十公里的北川(山)那里發掘了含鐵的原料,而離釜石市港口西十公里的磁鐵河床是整個國家最大的地區。
早期歷史揭露了南部地區金礦的出現洗鐵技術之間的關系。有金礦的南部大名地區是很好的位置,不僅因為新的礦業技術增長財富,同時也因鑄鐵工藝對于戰爭日趨重要;更因為一五四二年葡萄牙人將滑膛槍傳進日本,并藉由中國制造者的幫助,于永祿時期(一五五八~一五七零)武器開始在南部生產。
據說南部釜的制造始于一六五九年,它的興起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第一個鐵瓶就是由南部地區制造,其次是因為后期南部地區又將鐵瓶改良,使其變得聞名全日本。因此大眾開始把最大的目光放在這個區域,釜業的開創日趨興盛。
這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小泉仁左衛門(小泉家族第三代),堪稱今日南部鐵壺的發明者。小泉家族世代都為京都的釜師,后遷至南部地區,與后來的鈴木、有坂、藤田并稱南部四大家族。
關于南部釜生產的起源作了以下簡單的整理:
一六二五年:南部家族遷移盛岡。
一六四一年:來自甲州的鈴木如島與南部重直簽訂了契約。南部重直是家族的二十九代,對藝術和茶畫的研究十分熱衷。
一六五二~一六五五年:來自京都的有坂,據說是為天臺神社制造神社鈴鐺,并在二戶與南部家族間保持著聯系。之后和南部家族簽訂了契約。
一六五九年:小泉五郎七,小泉家族的第一代,作為京都釜師與南部大名重直簽訂了契約。遷至盛岡制造了第一個釜。
南部釜家族并非單一團體,與小泉、鈴木等鑄造師家族保持緊密聯系。十七世紀中期開始為鑄造師們支付費用的南部家族,逐步建立其重要角色。日本北部以盛岡作為中心,因制釜逐漸聞名。
結論
在文中小編介紹了日本鐵壺的四個發源地。在當時信息閉塞的年代,釜師之間缺少交流,加上當時對鐵壺這種煮水器具不重視,也就沒有釜師像現在這樣去申請專利(宣布自己的創作成果)。對于鐵壺也就沒有具體標準,從而讓第一鐵壺的產生之謎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另外現存鐵壺不足以佐證可參考的資料導致后人難以考證。比如,小泉家族史上并沒有對小泉仁左衛門突破性創制第一鐵瓶做記載,現小泉家收藏及出土的鐵壺也只追溯到了小泉仁左衛門第四代。
在小編看來,第一鐵瓶的產生更傾向于最早盛行煎茶道文化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