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鑄物是日本的傳統工藝品。是指在山形縣山形市周圍制作的鑄物,在1975年被日本經濟產業省(當時的通產省)指定為傳統工藝品。
歷史和特征
山形縣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豐富的資源與歷史孕育了“山形鑄物”,“山形鑄物”也是日本最早指定的國家傳統工藝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約950年前的平安時代。
山形鑄物歷經950年的歷史,充滿了深厚、新穎的和式風情。每個山形鑄物均要經過六七十道工序,手工完成,所以山形鑄物例如茶壺、鐵瓶、花瓶、美術作品、首飾等,為人們的生活添加了色彩。
因戰爭工匠們發現了山形的砂土
平安時代后期,源賴義將軍受命平定奧州,轉戰山形,與源賴義將軍一起隨軍參展的鑄物師發現流經山形的馬見崎河的泥沙及附近的泥土非常適合制作鐵器鑄物,于是就留在了那里,開始了鐵器手工藝的制作。之后,在斯波兼頼建造的山形城的南北朝時代,就有讓鑄物師制作金屬零部件的記載,由此可見山形在當時就已經是鑄物的產地了。
最上義光給予工匠們最優惠的政策
進入江戶時代,山形城的城主最上義光為發展工商業擴大城下町,在馬見崎河以北設置了冶煉町和銅町,并與其他匠人町一樣給予了優惠政策——免除服勞役。銅町的鑄物師們在這里開始生產日用品和佛像,當時非常流行到出羽三山參拜,參拜者購買這些作為禮物帶回去,頗受大家的歡迎,就這樣,產地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
鑄造技術的發展
到了江戶中期鑄造技術日漸成熟,從制造鍋、壺等日常生活用品及佛像,發展到可以制造大型鑄物如佛像、寺院的大鐘、燈籠等。到了明治時期,可以制作鐵瓶、茶壺等美術工藝品。到了大正時期,日本全國開展機械化生產,鑄造機械領域也在飛速發展,于是銅町就變成了機械化和手工業共存的產地。
銅町產生的鑄物名匠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山形鑄物的產地-銅町出現了很多能工巧匠。江戶中期制作寺院大鐘的名匠莊司清吉和佐藤金十郎、明治時期制作燈籠的名匠小野田才助、人間國寶茶之湯釜的作者高橋敬典等,各個時代的能工巧匠用傳承下來的精湛技藝提高了山形鑄物的聲譽。1975年,山形鑄物中的茶壺、鐵瓶、鐵鍋等生活工藝品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主要商品
日本茶道用的茶湯釜大半部分是在山形縣制作,品種有茶湯釜、鐵壺、青銅花瓶、鐵鍋等。
山形鑄物的主要代表是鐵制的茶壺和鐵瓶,還有銅制、銀制的花瓶和壺以及其他生活工藝品。此外,不銹鋼和鐵等不同的金屬類組合在一起,因材質、技法和制作人感知的不同,會醞釀出各種各樣不同韻味的作品。傳承下來的山形鑄物的制作技法有多種,而且非常花功夫。山形鑄物以肌美、壁薄、纖細著稱,也是山形鑄物最大的魅力所在,因此深受茶道業界及收藏家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