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本老鐵壺的緣起,精確年代已經很困難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鐵壺始祖是絕對不可脫離茶道的,日本茶道史載應溯源于中國的唐朝,當時日本國家派往大唐的僧侶將中國的佛教與茶文化帶回本國的同時也將中國的茶種遍全島。及至中國的宋代更有日本禪僧榮西大力弘揚中國茶道禮儀,并撰寫著名茶書《吃茶養生記》宣傳茶之養生益處與功效,以致飲茶習慣從日本的寺院擴及民間,茶道文化油然興盛,而在日本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當屬鐵壺。
京都鐵瓶分為兩大體系,分別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堂的龍文堂和一時與其為瑜亮的金壽堂。龍文堂是歷史上第-家采用脫蠟法精鑄鐵壺的堂號,在鐵壺愛好者狂熱追捧的四大京都堂號中首屈一指。堂下有四大天王,大國壽朗、安之介(二代)、上田照房和井上。龍文堂家族二代的安之介,在鐵壺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宗師地位。他把過去的鐵壺制作技巧加以總結改進,壺嘴、壺蓋、手把及整體造型都逐漸完整。其作品制作工藝繁復,雕琢細膩精湛,深受日本本土乃至歐洲上層社會的喜愛,影響日本鐵壺制作長達百余年。
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的制作風格偏向高雅素潔。就像紫砂有花貨和光貨,花貨就是龍文堂體系,光貨(又叫素壺)多出自金壽堂體系。金壽堂創辦人雨宮宗兵衛和同時期的安之介為一時瑜亮。因擅長運用金、銀、銅不同的金屬材質鑲嵌或浮雕于壺身或壺把上,以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及精致細膩的做工和穩定的質量出名。其作品深受歐洲貴族階層的喜愛,現在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雨宮的作品。
另外相對龍文堂的四大天王金壽堂擁有五大支柱分別是云色堂、光玉堂、省鑄堂、松榮堂、三德堂五大支柱。其中云色堂傳承至今,一度代表了京都鐵瓶的最高審美標準。如今的十三代和田美之助更是在京都鐵瓶的傳承上,有著深遠影響,有媒體報道其成功再現了久已失傳的明治時期最高級滿工鑲嵌金工絕技。另外最為推崇的便是御釜師佐藤堤(初代)創辦的光玉堂,光玉堂的鐵壺不論是壺身、壺蓋、壺把都相當具有特色,堪稱「設計感」最佳的堂號。一度與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被外界稱為“京都四大堂口”。
但這“京都四大堂口”有平衡京都兩大體系之嫌。其實論工藝與影響,小編最推崇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與藏六,雖然藏六沒有正式成立堂口,但其對京都鐵瓶的傳承與影響十分深遠。波多野正平和藏六,都是日本鐵壺史上大名鼎鼎的巨匠名家,既是親兄弟同時也是安之介(二代)的兩個得意門徒,對后世影響深遠。
其中,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學藝大成后,自立門戶自許為龜文,創建了日后以脫蠟制造而聞名的“龜文堂”,位列京都四大堂號之列,并一度與龍文堂爭雄。此外,波多野正平還有兩個徒弟在當時也是家喻戶曉:一個是梅泉,另一個是鈴木光重。藏六則以青銅器創作聞名于世,并以蠟型鑄造法成功地將中國古銅器的圖騰摩劃入鐵壺作品,創造了經典的饕餮紋飾獸口壺。此外,藏六還親自制造了江戶時期孝明天皇的銅御印、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的大將軍黃金印、明治六年天皇御用國璽等,成為日本幕府時代末至明治時期的金工巨匠。至今仍被推崇為金屬工藝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