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收藏日本工藝品,在國內網上也有許多介紹日本高岡銅器的資料。我公司利用自有的特色,將日本高岡銅器展示館館長竹中勝治所寫的博客內容翻譯成了中文,現將有關制作高岡銅器的工藝師歷史內容提供給大家分享,可以作為在購買高岡銅器時的參考。
竹中勝治(右)大唐鐵壺魏總(左)
在平成元年(1989年)高岡銅器首次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保持者(人間國寶)的作家是雕金的金森映井智。特別是使用織紋鑲嵌的技法對花瓶進行嶄新的幾何圖案的雕刻,得到很高的評價。但是,很遺憾,在平成十三年(2001年)享年九十三歲逝世。之后,在平成十七年(2005年)燒型鑄造的大澤光民被認定為人間國寶。認定內容是在鑄模表面埋入銅和不銹鋼絲后再澆注青銅進行鑄造,對鑄造好的鑄件進行研磨,使埋入的金屬絲成為圖案的獨創技法,到現在為止,還不斷地出現用此法制作的獨特作品。
另一方面,在高岡使用從江戶時代開始傳承的傳統技法制作茶具的作家,是日本工藝會正會員的本江敏彥。使用雕金技法之一的加賀鑲嵌技法制作的風爐和水指(水瓶)、建水(水盂)等都是最高級的產品。所謂加賀鑲嵌技法,是對銅、鐵等的素材上鑲嵌不同顏色的金、銀、四分一(銅銀合金)、紅銅(銅金合金)等金屬,使之表現出纖細的圖案,此技法需要極高的技術和超強毅力的傳統技法。
還有,繼承江戶時代開始就有的蠟型鑄造技法的是高岡的須賀一門。第一代的須賀月真叟松園出生于幕府末期的江戶,掌握蠟型鑄造技術之后,在四十多歲時被邀請到高岡,從此,連續三十年一直在制作花瓶、香爐、薄端(廣口花瓶)、文房用具等。特別擅長制作龍,現在還留存的龍在富山縣上市的大巖山日石寺中,六本滝(瀑布)的龍頭被認為是松園的杰作之一。第一代松園的長子的名字是從父親雅號中取名,繼承藝名月真,此后,連續三代都繼承了蠟形鑄造。現在的第四代月真,將以前制作花瓶和文鎮(文房用品)上面使用纖細線的手法,制作現代的飾品和獨特的花瓶,并且,一年一次在百貨店舉辦個人展上發表新作。第三代月真的弟弟須賀月芳制作的高岡銅器的香爐原型也博得好評。
第一代的次子松園,是繼承父親藝名,取名為松園。他帶頭制作了許多將龍作為主題制作在花瓶和墻面裝飾上。第二代松園在昭和四十年(1965年)成為日本美術展覽會審查員,還和家族宣稱「今后要制作自己想制作的作品」,不斷地發表到現在為止沒有的新的主題作品「街角系列」。在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被認定為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財產保持者(人間國寶),七件代表作品被文化廳收購,在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逝世。長子是第三代松園和次子龍治一起第一次培養了許多弟子。其中,平井升甫、大森孝志、名取川雅司等現在都活躍在日本美術展覽會和日本新工藝展中。第三代松園在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從東京藝術大學畢業的同時繼承家業,不斷地發表嶄新造型的作品,在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成為日本美術展覽會審查員,在昭和六十一年(1986年)就任國立高岡短期大學的教授,指導后繼者,于平成十八年(2006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第三代松園的長子正紀,也繼承了蠟形鑄造的制作技法。不過,現在還沒有必要繼承第四代的藝名。
在此,對國家指定傳統工藝士進行簡單說明。所謂傳統工藝士,是從事制作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百年以上連續手工制作的技法)十二年以上,并有被授予有關技術•技法的實技及知識考核合格的技術者稱號。高岡制作茶具的鑄物師中,有般若宗勘、金谷清心、神初利三郎、釜谷寬齊、金谷由和、藤田勝與、鍋谷友賢被認定為傳統工藝士,其他,還有麻生雄芳、金谷宗林、喜多莊兵衛等也制作風爐和瓶掛•花瓶等。
在高岡銅器町,除了以上提到的作家之外,還有許多鑄物師也在制造茶具,據說占有日本全國90%以上的市場。例如,制作較多茶花用花瓶的能作一佳是除了制作建水(水盂)和蓋置(放蓋子的物品)之外,最近幾年也在制作錫制產品。大野芳光和八尾祥榮也制作花瓶、建水(水盂)和蓋置(放蓋子的物品)。
高岡銅器除了前面所說的被認定的傳統工藝士的鑄物師以外,還有雕金、著色等技術人員,全部三十五名,鑄造產品的各個領域都是分別加工,不過,一般在鑄件作品上雕刻都是鑄物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