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是一個鐵鑄茶壺狀水壺,具有一個向上彎曲的壺嘴和一個向上提的手柄。通常鐵壺的壺身平均高度(不含提手)均十公分~十三公分。鐵壺于一八零零年左右出現在日本,為了更多的了解鐵壺,需要追溯到一七五零年前使用的器皿背景來進行研究,這些器皿對于鐵壺的產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當時有很多的器皿在被使用,它們的外形與鐵壺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由于使用上的需要,鑄物師模仿這些器皿的形狀制作鐵壺。
1、手取釜:又稱手持釜,一般手取釜的容量大約是四公升,一般大小的鐵壺的容量約為手取釜的三分之一。
2、銚子:一般由鐵或陶、銅制成,釜身具有水平線與頂部開口,釜底部有著三個鑄鐵的足點。
3、水注:又稱之為水罐。在十六世紀時,水注被作為茶道晚餐(懷石)食用器皿。最初是模仿銚子規格設計,作為調料容器,水注和某些鐵壺的形狀已十分相似。
4、藥罐:約在一七零零年被稱為藥罐的銅水注在日本出現,主要功能是加熱水。
5、土瓶:江戶時代早期(1600~1868年)沒有上釉的土瓶被用于裝茶并廣泛使用,這個方式是從浸泡草藥中轉變而來。
當今普遍的觀點是認為鐵壺的前身是手取釜。當然,手取釜和鐵壺的相似點不僅局限于外形上,在材料、鐵鑄和制造技術上有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