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著悠久的銀器制作歷史,在延喜年間(公元9世紀初),就已經有銀匠著手制作銀制的酒具和餐具了。在亞洲,中國與日本都是有著相當高水準的金屬制作工藝。在中國唐朝便具有極為富麗堂皇的金銀器工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門寺出土的作品。而日本受唐朝影響頗深,于隋唐時先后派遣大量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吸收各方面的工藝與知識,銀器便是其中之一。
在江戶時代,有一幅著名的《人倫訓蒙圖(じんりんきんもうずい)》中描繪了京都各種職業的手工匠人,其中就有銀器師的身姿。
而日本銀器產業較為正式的開端是室町時代,那時日本各地發現了很多銀礦。因為銀的產量豐富了,所以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研究這種材料。他們發現銀器擁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敲得很薄。同時在加熱后又會融化,可以澆鑄成各種樣子,這種性能是銅、鐵、錫所比不上的。所以那一時期誕生了很多銀制的武器、佛像、首飾和生活用具。
尤其在江戶時期,金屬工藝確立的了“器”的精髓,各種豐富多彩的技法應運而生,工匠的技藝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得以發展和傳承。東京銀器便是日本銀工藝的最大繼承地。
如今東京是日本銀器的主要產地,以鍛金、雕刻、鑲嵌、蠟鑄等四種技法的交替使用,完成各種器物的制作。
昭和十五年,為了管理東京地區的銀器產業,使之能夠更快速地發展,日本成立了“東京美術銀器工業工會”,有很多著名的銀器師加入了這個公會,在良好的藝術品氛圍下,公會成員的數量與日俱增。
不過不久之后,太平洋戰爭激化,隨著物資的統一管理,銀器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難以為繼,東京美術銀器工業工會也不得已解散了。
戰后,日本經濟復蘇,銀器行業的相關人士為了復興本行業,他們盡心竭力,于昭和25年,召集了當時東京幾乎所有的83名銀器師,成立了“東京美術工藝品工業協同組”。由于戰爭的時間相對于歷史而言并不是很長,83人中有很多都是原先老公會的成員。所以東京銀器的傳承并沒有斷裂。兩次協會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這一行業。昭和38年之后,日本對銀器的需求逐漸增大,東京銀器行業的發展也變得十分穩定。
昭和54年,東京銀器被經濟產業大臣指定為日本傳統工藝。昭和57年,被東京都知事指定為傳統產業。之后東京美術工藝品工業協同組在日本全國范圍內多次展開會展,進一步奠定了東京銀器的地位。在這些展會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全日本金銀創作展”,這一展覽不僅從東京吸納作品,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召集優秀作品。
如今協會每周都會展開活動,指導有志于銀器業的年輕人,使這門技藝得以不斷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