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器的使用在平安時代(794年~1192 年)即已出現,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年)在各地發現銀礦,使銀的產量大增,以及以及茶文化的發展,更使銀器的工藝得到發展。
在古代埃及和中國,由于銀的產量少,有銀比金更貴重的說法。到了公元5世紀,銀的產量增加,銀器才備受重視,成為貴族宴會上不可或缺的東西。
《人倫訓蒙圖匯》
刊行于原祿3年(1690年)的辭書《人倫訓蒙圖匯》,將與當時日本城鄉各色人物的職業、身份有關的500余個詞條進行匯編,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出了釋義。在其中卷五“細工人部”中就收錄有“銀師”(銀匠)“金彫師”(刻花技工)“象眼師”(錯鑲技工)“錺師”(飾物匠)等條目。
銀器制品在歐美也獲得青睞,富裕家庭都配備了精美的銀食器。在英國,有【含著銀湯匙出生】的諺語來形容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幸運小孩。
慶應3年(1867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日本的銀制品獲得好評,廣為世人所知。明治維新以后,由于和外國的往來頻繁,東京成為銀制品加工的主要產地直至今日。
戰后,在外國人來往頻繁的東京銀制品需求增大,直到今天東京仍然是日本銀制品的主要產地。
東京銀器出產的銀器,上面均有 【純銀】的刻款,使用的是純度在99.9%以上的銀制成的。
東京銀器的工會是在昭和25年(1950年)成立。還有,在昭和54(1979年)年被指定為國家的傳統工藝品產地,在昭和57(1982年)年被指定為東京都傳統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