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南部鐵器,指的是巖手縣盛岡、水澤產的鐵器。那一帶過去是“南部藩”,盛產品質優良的鑄鐵原料鐵礦石。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少有一種鐵制品能如南部鐵器一般慰貼溫柔。日本南部藩的匠人們在爐火與茶香中,將它鍛煉成樸拙敦厚的壺、瓶、釜、鈴。
它們因與人天長日久的廝磨而帶著體溫,契合日本民族枯淡寂靜的審美。
光是微弱的 鐵是厚重的
南部鐵器屬生鐵制品,使用傳統鑄造法打造。鐵器主體呈深沉的黑色,表面浮凸霰花紋,有細微砂粒粗糙感。光是微弱的,鐵是厚重的,日本審美中空寂、靜慮的禪意正體現在南部鐵器上。
最早的南部鐵器是“茶釜”。17世紀,修筑了盛岡城的藩主南部信直,從京都請來鑄物師鈴木和釜師小泉等人,利用當地鐵礦石、川砂等資源,制作了藩主御用茶釜——也就是一種煮水鐵鍋。這被視作南部鐵器的開端,與貴族茶文化息息相關。
江戶時代中期,南部鐵器得到進一步發展。第八代藩主南部利雄,精于茶道,在第三代御釜師小泉仁左衛門幫助下親自設計茶具,鐵壺、鐵瓶取代湯釜用于茶道。新茶具獲得好評,南部鐵器成為貴族大臣間的饋贈佳品,而民間也開始廣泛用鑄鐵制的鐵壺燒水。19世紀末,明治天皇巡幸時曾發表《南部鐵瓶天覽》。此后,皇太子訪問盛岡,高度評價了南部鐵器技藝,報刊競相報道。這些都令南部鐵器享譽全國,那時已傳到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了。
舊派南部鐵器以瓶、壺、鍋等日常用具為主,以鐵器煮水和食物來補鐵,被許多人視作長壽的秘密。二戰期間,南部鐵器生產停滯。戰后煤氣替代炭柴,舊派鐵器逐漸讓位于更輕便耐用的金屬器具。新一代的南部鐵器以鐵瓶(水壺)、急須(茶壺)、瓶墊、茶托及風鈴、燈籠等裝飾品為主,引入“生型造型法”后鐵器更加別致,花紋細膩,技巧精湛,是頗具日本審美的地方風物。
許多南部鐵器上銘刻有“巖鑄”字樣。“巖鑄”是南部鐵器最大生產廠家,自1902年生產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在巖鑄鐵器館里,人們可以觀賞到整一套南部鐵器的制作工序。據介紹,一件鐵器需經過五十多道工序,歷時超過兩個月才能制成。
南部鐵器1975年成為第一批被認定的日本傳統工藝品,不僅在亞洲負有盛名,也被歐美人士收藏欣賞。每年夏季,日本岡山縣都會推出“風鈴有軌電車”,吹奏出清涼之音,風鈴正是來自巖手縣的南部鐵器。最近二十年來,南部鐵器簡直成了盛岡市的標志,街燈、路標、信號燈都用上了南部鐵器,那古樸而凝重的光澤,給城鎮披上歷史的余暉。
鐵器烹茶
南部藩第八代藩主利雄公鐘愛茶道,作為當時上層社會社交的重要活動,鐵制煮水器逐漸走入茶道中。
南部鐵器伴隨日本茶道精神一路傳承至今,擁有的不僅是使用價值,更以其充分體現日本美學精髓的形態和工藝具有了被世人認可的高超藝術價值。
首先是形。南部鐵器大多保留生鐵的原色。鐵質所特有的樸拙厚重,都合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美學追求。
其次是聲。南部鐵器的精妙之處還體現在不同的手工藝能讓水壺產生不同的聲響,或輕柔如風,或沉悶如波濤。
如何選擇鐵壺?
最重要的是,注意鐵瓶與急須的差別。
有些小的急須是不能放在爐子上面直接燒的,因為外部有涂額釉層,里面有濾網,只是用于泡茶的。急須價格相對實惠,一般在人民幣8百到1千5左右。而普通的鐵瓶價位在人民幣2千到7千不等。若是名師出品,那價位會更高,約人民幣2萬以上。
鐵壺的使用與保養
*新鐵壺使用前,先將茶葉用布包好放入鐵壺內,煮沸,茶中丹寧和鐵結合,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薄膜,使得鐵壺更不容意生銹。
*每天使用會讓水垢迅速附著,但使用后記得壺內保持干燥并不要清除壺內的水垢。
*在鐵壺完全冷卻前,不要蓋上蓋子,并用干布擦干壺蓋,防止生銹。
*老鐵壺內部可能會有銹斑,多煮幾次,等煮出來的水不會變濁時,就可以使用。
*南部鐵壺比較適合的熱源是炭火,若使用煤氣時,最好開小火,以免對鐵壺產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