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傳入日本后,歷經幾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潛心研究和改革創新,將飲茶這種簡單的日常活動升華到極具形式美和內在美的藝術高度,它是禪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文化式樣。
茶道的內容極其豐富,包括了藝術、宗教、哲學體現了日本人的獨特的美意識。
人茶合一的自然之美
茶自唐代傳入東瀛,日本茶道受中國禪宗的影響而創設。公元1259年,昭明到中國天目山徑山寺拜師學佛,學成歸國時,將茶具、茶葉及飲茶方式和方法帶回日本,廣為傳播。
東山文化時期,禪師村田珠光創造了一種在四張半榻榻米大小的草庵點茶的方式,把清淡、簡樸的審美觀點應用到茶禮儀之中。
16世紀經日本茶道大家千利休進一步完善,把宜人的自然融入庭院的設計之中,用寥寥數石、一朵茶花、一顆小草這種最簡樸的方式將大自然濃縮于一個小茶室中,讓人們直覺地感受、理解自然。
千利休的草庵式茶室的外觀和內部的構造都力求表現“不對稱”美,自然、樸素、色彩淡雅,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寧靜與肅穆的氣息。
作為日本茶道集大成者的千利休還在村田珠光(茶道的開山者)“謹敬清寂”的茶道四諦的基礎上,改了一個字——“和敬清寂”。成為400多年來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并將其立為茶道的根本精神。
千利休創造了日本美的完整的藝術體系,日本茶道是一種以飲茶為手段的禮儀規范,其基本特色是恬靜和樸素,在百忙中擠出片刻閑暇,以達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和敬清寂的意境之美
“和”是指和諧,是說自然萬物要處于一種調和的狀態。和諧能更好地表達那種支配著茶道進行過程中的精神。茶室的氣氛,就是要在周圍創造出這種和諧的“和”,在這里,可以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的和諧,體會到一種特有的意境之美。
“敬”指的是心靈誠實、尊敬長輩、愛護朋友和晚輩以及主客之間、茶客之間互敬互愛。茶道吸收了禪宗的“心佛平等”觀,并加以升華和提煉,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
“清”是構成茶道精神的又一要素,可以說是日本人心靈的獨特貢獻。在茶道中,要求茶具,環境都必須清清靜靜,心也要清凈,不能有雜念,用純潔無垢的心情來進行茶事。
作為茶道四諦的第四個構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終境界,沒有它就沒有茶道的存在意義。
“寂”是指“靜寂”,“閑寂”,即當茶人完成了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進入了一個無的世界,“無”在藝術領域里被看作是藝術創作的源頭和出發點。當茶人們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所有的思想束縛之后,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應運而生了。
“和敬清寂”可以說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總結,從這四個字中我們可以初窺日本茶道的精神內涵,從中體會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審美觀。
茶禪一味的宗教之美
茶道的本質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因此,日本茶道美學體現應該是禪學,日本茶道即是美的宗教。
由僧侶引進的日本茶道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使茶與禪融會貫通,達到“茶禪一味”之境界。
“茶道是由茶到心,又由心至茶的人生之路。”茶道里“禪”的內涵,在于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規則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終達到“茶禪一味”的境界。
繁復而熟練的茶道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藥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們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時光來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