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鐵器屬生鐵制品,使用傳統鑄造法打造。鐵器主體呈深沉的黑色,表面浮凸霰花紋,有細微砂粒粗糙感。光是微弱的,鐵是厚重的,日本審美中空寂、靜慮的禪意正體現在南部鐵器上。
最早的南部鐵器是“茶釜”。17世紀,修筑了盛岡城的藩主南部信直,從京都請來鑄物師鈴木和釜師小泉等人,利用當地鐵礦石、川砂等資源,制作了藩主御用茶釜——也就是一種煮水鐵鍋。這被視作南部鐵器的開端,與貴族茶文化息息相關。
江戶時代中期,南部鐵器得到進一步發展。第八代藩主南部利雄,精于茶道,在第三代御釜師小泉仁左衛門幫助下親自設計茶具,鐵壺、鐵瓶取代湯釜用于茶道。新茶具獲得好評,南部鐵器成為貴族大臣間的饋贈佳品,而民間也開始廣泛用鑄鐵制的鐵壺燒水。19世紀末,明治天皇巡幸時曾發表《南部鐵瓶天覽》。此后,皇太子訪問盛岡,高度評價了南部鐵器技藝,報刊競相報道。這些都令南部鐵器享譽全國,那時已傳到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了。
舊派南部鐵器以瓶、壺、鍋等日常用具為主,以鐵器煮水和食物來補鐵,被許多人視作長壽的秘密。二戰期間,南部鐵器生產停滯。戰后煤氣替代炭柴,舊派鐵器逐漸讓位于更輕便耐用的金屬器具。新一代的南部鐵器以鐵瓶(水壺)、急須(茶壺)、瓶墊、茶托及風鈴、燈籠等裝飾品為主,引入“生型造型法”后鐵器更加別致,花紋細膩,技巧精湛,是頗具日本審美的地方風物。
許多南部鐵器上銘刻有“巖鑄”字樣。“巖鑄”是南部鐵器最大生產廠家,自1902年生產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在巖鑄鐵器館里,人們可以觀賞到整一套南部鐵器的制作工序。據介紹,一件鐵器需經過五十多道工序,歷時超過兩個月才能制成。
南部鐵器1975年成為第一批被認定的日本傳統工藝品,不僅在亞洲負有盛名,也被歐美人士收藏欣賞。每年夏季,日本岡山縣都會推出“風鈴有軌電車”,吹奏出清涼之音,風鈴正是來自巖手縣的南部鐵器。最近二十年來,南部鐵器簡直成了盛岡市的標志,街燈、路標、信號燈都用上了南部鐵器,那古樸而凝重的光澤,給城鎮披上歷史的余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