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茶何似煎茶好,
煎茶不似分茶巧。
《澹菴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煎茶道由中國的隱元禪師在江戶時代傳入日本,其形成時期大約在江戶時代中晚期,其因可追尋至明代皇帝朱元璋罷造龍團鳳餅以減輕民賦,使散茶?泡法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
提到煎茶道,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賣茶翁。“賣茶翁”者,是日本江戶時代煎茶道中興之祖高游外的別號。他本應繼承衣缽做龍津寺的住持,卻放棄一切在京都東山開了“通仙亭”,亭口掛著一幅“清風”旗,開始了以賣煎茶為生的日子。他身著僧衣,披頭散發,既非僧又非道,模樣怪異卻滿腹經綸。久而久之,引起了文人墨客的關注。
六十一歲時,他在東山開了一間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起茶來。在酒旗上寫道:“百兩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煎茶道不像抹茶道那么繁復華美,它尊重美,但以簡潔為美。提倡“和敬清閑”,即和諧、尊敬、公平、誠信,特別注重飲茶時肉體與精神的舒展,使之漸臻無我之境,講究一個“慢”生活。當然,要得到這樣的心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煎茶從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來說其實就是綠茶,只不過是采用蒸汽殺青,揉捻烘干。蒸青時間越久,茶的味道越醇厚;并且等級越高的茶,泡茶水溫要求則越低。
煎茶中,最常采用的茶為“玉露”,因葉片采用蒸汽蒸煮的“蒸青”技術,外形綠得令人賞心悅目。
另外一種叫作“番茶”,又名“晚茶”,主要是采摘夏季之后的茶葉以及在煎茶制作過程中被篩掉的茶葉。“焙茶”則屬于再加工茶,是以煎茶、番茶或者莖茶為原料,用烘焙機高溫烘炒而成。
日本煎茶道指的是綠茶,盛茶的茶壺卻有講究,叫“急須”。急須的手柄根據位置不同,分為以下三種分類:后手(彎把)、橫手(側把)、上手(提梁把)。
其形狀小巧玲瓏,倒茶時扣在指上淺斟慢酌,方能品出茶中的甘味和澀味。如此慢工細活的道具,卻偏要叫它“急須”,也算是一種黑色幽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