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被傳統文化魅力所征服的人越來越多,不論是琴棋字畫,還是茶道、香道、花道等,追逐者日眾。記者發現,最近兩年,老鐵壺作為重要的茶器,正逐步進入中國主流拍賣圈,受到高端收藏者追捧。“2012年秋拍,國內幾大拍賣行都新增了‘鐵壺’拍賣專場,效果不錯。不止是拍賣界,鐵壺,尤其是日本南部鐵壺,近期頻頻亮相于國內各大茶展、茶文化節、紫砂陶藝展,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及文化內涵正逐步影響并吸引大批愛好者。”收藏家孔曉冰如是說。
另類形式的“中國畫”
深圳學者李松樟收藏了一把日本江戶時期的老鐵壺,那是他1991年在日本東京留學時在舊貨市場上淘得的心愛之物。李松樟說:“賣主是一位日本老婦,她曾經來過中國。是她告訴我關于鐵壺的知識,在日本期間,我用它泡過幾次茶,招待朋友,1992年回國時帶了回來,那時,在中國好像還看不見這種鐵壺的蹤影。之后由北向南幾經遷徙,它一直隨我而行,是我喜歡的收藏之一。”
李松樟介紹說,日本茶道具中的金質、銀質、鐵質茶壺集使用功能、審美性、收藏性為一體,堪稱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用金、銀、鐵壺煮過的水含有二價鐵離子,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口感圓潤、甘甜,可有效提升茶品口感。同時,一把好的日本老壺,具有集雕塑、繪畫、書法、鑲嵌工藝等于一身的完美,儼然就是用浮雕形式來體現演釋的“中國畫”。
400年間,日本產生了諸多重量級的“堂口”(制造鐵壺的作坊),如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光玉堂等等,也產生了諸多重量級的鐵壺制作大師。安之介、波多野正平、梅泉、光重、大國壽朗等,在日本茶界的知名度一點也不亞于時大彬、顧景舟等紫砂大師之于中國茶圈。李松樟表示,在鐵壺的制作上,日本制壺師還大量運用了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嵌金嵌銀和鎏金鎏銀技術得到空前發展。
“一個更有趣的現象是,在日本鐵壺身上,居然看到的都是漢字。包括日本鐵壺壺身上所裝飾的圖案,也常以中國傳統的梅蘭竹菊作為題材。其間充沛的中國元素,很自然成為廣大華人更容易理解和喜好的茶與精神文化的連結體。而且保存得宜的老鐵壸,其肌理、紋飾與其古老的銹色、及頗具年代感的包漿和皮殼,展現出的悠遠韻味,更令人愛不釋手,深深著迷。此外,日本老鐵壸不僅從原料上使用最適合于生活器皿制作的砂鐵,而且當時每一把壸都以傳統‘一壸一模’的工藝制作,其稀有和珍貴的特性也吸引不少玩家和藏家的追捧和爭相收藏。”李松樟說。
全手工制作“南部鐵壺”
孔曉冰向記者介紹了日本“鐵壺”的來歷。他說:“我們所說的‘鐵壸’在日文中為‘鐵瓶’,是一種鐵制的煮水器具。而日本鐵瓶其實是從日本茶道中所使用的‘釜’發展而來的。到了十八世紀,為了方便使用,替代‘茶釜’的‘鐵瓶’,逐漸成為更受喜愛及廣泛使用的重要茶道具。”
孔曉冰認為,日本“南部鐵壺”之所以成為茶界、藏界新寵,皆因它是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全手工制作的藝術品。他說:“日本‘南部鐵器’頗有歷史,它起源于十七世紀初,由水澤南部鐵器和盛岡南部鐵器發展而來。相較京鐵瓶側重于茶道用具,當時的‘南部鐵器’則更專注于各種生活鐵器的制作,它的制作過程有64-68道工序,傳統制造方法為‘澆鑄燒制’。要成為一名專業工匠最少需要15年,而要成為能在鐵壺上刻名的制壺師則需要30-40年功夫。從江戶末到整個明治時期(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上),日本鐵瓶、銀瓶等茶道具的制作也伴隨著輝煌的‘明治金工’期達到巓峰。200多年間,京鐵瓶中出現的堂號上百家,造就名釜師不勝枚舉。可喜的是,至今仍不乏擁有最優秀傳承的鐵瓶制作家族和地區,一直堅持和延續著其最傳統的制作。”
孔曉冰表示,鐵壺在中國“茶界”早已有其“蹤影”,“2006年開始,圈內茶友就開始使用‘老的生鐵壸’。而真正引發關注,當屬2008年昆明茶博會和廣州茶博會,由臺灣茶界人士大量的展出和推廣,以及當時‘普洱壸藝’的強力報道,鐵壸煮水泡茶的好處更廣泛為人們所知。”
孔曉冰強調,由于鐵壺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茶文化的發展和提升,其器形的講究使得其價值遠不止于煮水的實用和便利,而是更升華到心靈與精神層面的內涵。很多器物表現出的文飾都有著人們追求的美好意境,也有的體現出當時所倡導的“茶禪一味”境界。
不是所有的鐵壺都有收藏價值
老壺雖好,但并非所有的鐵壺都有收藏價值。藏家孔曉冰表示,鐵壺收藏在中國的升溫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理解的事,因為它不需要跨越巨大的文化障礙,“只要‘隨心所欲’,最容易上手、又最貼近我們心意的,就是好壺。首先,要注重鐵質:避免用有污染的回收再生鐵及含重金屬較高的工業、建筑用鐵制作的鐵壺;其二,注重壺嘴:形口秀雅、出水流暢、細如懸絲毫不掛喉、斷水干凈利落等條件,都應列入考慮范圍;此外,依個人的能力與喜好,品選工藝佳、外形美、大小得當,便于提拿的壺。”
收藏鐵壺和紫砂壺的方法有何不同?“其實沒有不同。”孔曉冰表示,收藏者需要了解鐵壺的歷史,本身的完美程度和藝術品位。他說:“相比中國紫砂壺的市場價格,日本鐵壺在中國的價格尚處于一個較低位置。名家的壺,品相完好、制作精良的當然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近年來茶文化的興起,主要的市場首屬中國內陸及臺灣地區。因此內地許多商家也相繼興起鐵壺的制作和推廣。這無疑對鐵壺在茶道中的應用和推廣有了更大的促進作用,也將會對鐵壺的設計制作帶來更多的創意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