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茶葉機械化發展現狀與特點
我國茶葉機械,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80年代行業規模初步形成。此后企業體制改革和名優茶生產的快速發展,改變了茶機行業的格局,促進了名優茶機械的快速發展。使整個行業顯現出新的形勢和特點。
1.經過重組、改制,以龍頭企業為主的茶機行業格局基本形成經過多年努力,20世紀80年代,一個以生產大宗茶加工機械為主、初具規模的茶機行業初步形成。當時,我國有專業荼機制造廠60余家,其中部、省(市、自治)定點茶機專業生產廠31家,年產荼機約4萬臺,生產的茶機品種達數十種,型號達百個以上,全國茶機保有量約達40萬臺,大宗茶的初、精制加工,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同時,茶園拖拉機及其配套作業機械、采茶和茶樹修剪機械、袋泡茶包裝機械等,也開始在茶葉生產和加工中獲得應用。
8O年代以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經濟迅速發展,名優茶產量快速增加,促使已有的茶葉機械行業迅速重組與改制。一些較大規模的國營或集體所有制茶機生產廠迅速解體、改制和重組,各種資本開始進入榮機行業,股份制和私營茶機生產廠大量涌現,茶機生產企業數量顯著增加,較好地適應和促進了名優茶及其加工機械的發展。
根據浙江省茶葉產業協會和浙江省農機協會最近的調研資料,到同前為止,浙江省茶葉加工機械制造廠家大約有300家,其中較規范和規章制度較健全的有100多家。這100多家中,規模較大的有20~30家,大多集中于浙江省的富陽、紹興、衢州等縣、市,其茶機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這些廠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有1O多家。年產萬臺左朽、年產值在5000萬元上下的廠家,有浙江富陽茶機總廠、浙江衢州上洋機械有限公司、浙江紹興茶機總廠、浙江衢州綠峰茶機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其茶機產量約占傘國總產量的50%,對全國茶機產品開發和市場銷售具有調{卒和引導能力,奠定了在全國茶機行業中的龍頭地位。
因為傳統茶葉機械的生產主要在浙江,若按該省上述淵研數字對全國茶機廠家數量進行推算,全國茶機械廠家當在500家左朽。若把常規茶葉加工機械、新開發的微波等新型機械和烏龍茶、緊壓茶、袋泡茶及茶葉包裝機械等均估算在內,當前全國荼機年生產能力已達到1O萬臺以上,年總產值達8億一1O億元,全同茶葉加工機械保有阜約達100萬臺。茶葉機械總共有近百個品種,約300個型號,基本覆蓋了各類茶葉產品加工,初步滿足了茶產業發展需求。除大宗茶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加工外,名優茶機械化加工水平也已達到80%以上,可以這樣說,我同以龍頭企業為土的茶機行業格局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我國的荼機制造、正不斷向福建、江蘇、四川等茶葉主產省輻射,如烏龍茶加工機械目前就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生產,微波茶葉殺青干燥機械主耍集中在汀蘇省生產,四川等省茶機開發速度也已明顯加快。
2.產品基本配套齊全,初步滿足茶葉生產發展需求茶葉機械可分為茶同作業機械和茶葉加上機械,而茶葉加工機械又可分為茶葉初制機械和精制機械。
如前所述,20世紀80年代我國已完成大宗茶初、精制機械的研制開發,大宗茶加工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此類機械近年來僅是作了部分性能改進和補缺配套機種的研制。我圍茶葉機械最近發展最快的是名優茶加工機械名優茶加工工藝復雜且精細,對加工機械性能要求苛刻,故名優茶加工機械的開發相對來說困難也較大。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扁形、條形(毛峰)、卷曲形、針彤、球形等形狀的名優綠條初制加上機械以及烏龍茶、花茶和緊爪荼等特種茶加工機械,已基本上研制成功并存生產中直用。這些機械有些屬于通用機械,可用于多種名優荼的加工,有些則是專用機械,只能用于某一類名優茶的加工。
3.高新技術在茶葉機械上不斷獲得應用
(1)微波加熱技術
由于微波足使茶葉中的水分子產生檄化和振蕩而發熱,熱量從含水茶葉的內部產生,表里同時均勻加熱,不會產生茶葉“外焦內不熟”即“夾生”現象。故十分有利與名優綠茶加工的殺青和干燥作業。微波加熱不僅加熱消耗時間短,干燥充分,清潔衛生,而且加工出的成品茶色澤綠翠。
為了滿足茶葉加工需求,近幾年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微波技術應用開發中心和江蘇省宜興市鼎新微波設備有限公司等微波設備生產廠家,研制了專用的茶葉微波殺青干燥設備,在全國不少茶醫應用,尤其在四川、江蘇等荼區的名優綠茶加工中應用非常普遍。
然而,生產應用中也發現,微波殺青可使殺青葉色澤綠翠。而滾筒式殺青,殺青葉香氣良好,故生產中常將兩種技術配套使用,即首先使用滾筒式殺青機殺青,然用微波殺青機補殺,取兩者之長處,使茶葉既有良好的香氣,義保持綠翠的色澤。
(2)遠紅外加熱技術
遠紅外線是一種穿透和加熱能力特別強的電磁波采用電熱、燃燒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加熱涂有遠紅外線發射材料的遠紅外線發射板,使其發射出大量的遠外外線,輻射到含有水分的茶葉上,蒸發水分,達到干燥目的。遠紅外加熱是一種以輻射烘烤為主的加熱方式,焙干提香功能特別強,故近兩年茶機行業已開發出應用遠紅外線加熱原理的茶葉提香機,由其干燥提香而加工出的茶葉產品,香高味醇,品質優良。同時,臺灣存廈門所籌建的茶機企業,也開發出一種以遠紅外線為熱源的茶葉烘干機,且有多個型號,不僅被用于烏龍茶的干燥和提香作業,而且應用于名優綠茶加工中,效果良好同樣,南于微波加熱能使茶葉干燥均勻,而遠紅外線加熱所加T出的茶葉產品香高味醇,故生產中也常將這兩種技術配套使用。
(3)蒸汽和熱風殺青機的開發
蒸汽穿透能力強,用于綠茶加工中的殺青作業,殺青勻透,成茶色澤綠翠,我國唐代和現代日本綠茶加工,均使用這種殺青方式。但是,日本綠茶與中國綠茶相比,缺乏烘炒干燥工序,成荼雖色澤綠翠,但不像中國綠茶那樣香高昧醇。為獲得色澤綠翠、香高味醇,兼有日本和中國綠茶優良品質的新型綠茶,前幾年我國進行了蒸汽殺青和炒干干燥方式相
結合的新型綠茶加丁工藝的嘗試,效果良好。但研究中發現,用日本網筒式蒸青機蒸青,因蒸青葉含水率高,難于投入以后的揉捻和炒干作業。為此,浙江上洋機械有限公司和富陽榮機總廠等茶機企業開發出一種網帶式蒸汽殺青機,使用微壓過熱蒸汽殺青,然后對殺青葉進行熱風脫水,使加工葉能夠直接按中國綠茶加工方法進行揉捻和干燥,成品荼香型和
色澤良好,丁是在一段時間內,全同各茶區普遍推廣使用。后來,雖岡殺青蒸汽溫度較難保證和脫水工藝較難掌握等原因,應用有所減少,但總體來說,該機殺青原理先進,若上述問題攻關解決后,在一些特種荼和保健荼類加工領域,仍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熱風殺青是最近才開發應用的殺青技術,浙江一卜洋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應用熱風殺青原理研制開發的茶葉熱風殺青機,已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它使用熱風發生爐產生的高達300-350~的高溫熱風,由風機送人筒壁打子L并旋轉的簡體內,鮮葉亦同時被送入筒體,一邊均勻翻動前進,一邊與熱風均勻接觸而迅速吸收熱量,葉溫升高,酶的活性迅速被鈍化,完成殺青過程。熱風殺青機使用高溫干燥熱風,能夠快速完成殺青作業,并且殺青勻、透,殺青葉含水率也低于一般傳統殺青形式,成茶色澤翠綠,香氣、滋味良好。但熱風殺青機要求使用300-350~C的高溫熱風進行殺青,熱風發生爐的出口熱風溫度一般需達5OO℃以卜,才能保證殺青溫度正常。這對熱風爐的設計、制造,尤其是使用提出了較高要求,否則將會影響熱風爐的壽命l及性能發揮。同時,陔機殺青時,熱風與鮮葉的溫差很大,葉溫升高甚快,一般殺青僅在20秒內完成,生產工藝的掌握也要求較嚴格,否則殺青葉會產生焦邊、爆點,使用中應注意。
(4)電子計算機等檢測和控制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各類檢測探頭的開發與應用,茶機及生產線上的茶葉加工時間、溫度、葉流量、濕度、壓力、轉速、頻率及含水卒等參數的電子計算機檢測和程序控制技術應用越來越普遍。茶葉機械電子汁算機程序控制技術的早期開發,以單機工作參數檢測與程序控制為暈點例如中圍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開發的電腦式龍井荼炒制機,就是通過大量實驗,將熟練手工龍井茶炒制技術進行實測和數字量化,使整個炒制過程形成包括7個龍計茶炒制程序時段的數字模型,并編制成相應的工藝控制曲線,寫入計算機單片該機作業時,由各類探頭對槽鍋鍋壁溫度、槽鍋往復頻率、炒制時間等進行測定并轉換成電訊號經放大后輸入片機,由單片機反饋通過執行機構實施對龍井荼炒NOL炒制全過程的程序控制。自動控制因子包括炒制時間、溫度、槽鍋往復頻率、向槽內吹熱風的自動開啟和停止、加壓和卸壓的提示等。單片機中共貯存了12條程序控制曲線,應用時可房用計算機人機對話功能,塒擬運行的控制曲線參數,按作業要求進行修改,以適應不同產區、不同級別和狀態鮮葉的炒制。工作時,只要按鮮葉狀況選取適當的控制曲線,并作必要參數修改,開始運行后,機器則會在計算機自動控制下,炒制出質量符合要求的龍井茶。
隨著名優茶等連續化生產線的推廣與普及,近兩年,電子計算機技術開始應用于茶葉加工全過程的參數檢測和程序控制,即對整條生產線實施程序控制。例如存國內已完成的芽形茶連續化生產線上,通過單片機對組成生產線的各類主機和輸送等輔機的溫度、轉速(線速)、壓力、時間、在制葉含水率等數據訊號進行采集和反饋控制。同樣通過大量實驗數據,形成多條適合于不同鮮葉狀況和環境條件的控制曲線,存貯于單片機中。當選定其中一條控制曲線并實施運行,鮮葉輸送裝置會自動將鮮葉送人殺青機進行殺青,殺青溫度、時間、失水率等均按曲線方程要求進行自動檢測和控制。殺青葉經冷卻后,按控制程序設定的先后順序送人各揉捻機上方的貯葉器中,并按程序向各臺揉捻機投葉,進葉順序和時間、揉捻時間、揉捻壓力、出葉順序和時間等也由計算機進行檢測和控制,然后由輸送裝置送往干燥工段。進行初干和足干,其干燥溫度、干燥時間、熱風送風量等同樣實行自動程序控制,從而完成芽形名茶的整個加工工藝過程。
4.茶機新機種、新機型不斷涌現
改革開放以來,名優茶加工機械是茶機行業新產品開發的重點。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類名茶或多種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機械”,如名優茶殺青機、揉捻機、解塊機、理條機、炒干機和烘干機等,使毛峰型等名優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加丁。與此同時,根據一些名優荼加工的特殊要求,還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機、碧螺春荼烘干機、針形茶炒制機、扁形茶(龍井茶)炒制機等“專用機型”,使這些做形難度較大的名優茶,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加工。在名優茶加工專用機械中,扁形荼(龍井茶)炒制機的研制,特別受到全國扁形茶,尤其是龍井茶產區的酋視。2O世紀9O年代,在安徽宣州研制成功的茶葉理條機基礎上,經改進、完善并采用投入壓棒形式,而完成研制的多槽式龍井茶炒制機(名優茶多功能炒制機),很快在全國茶區推廣應用。該機能完成龍井荼加工中的殺青、理條、壓扁、干燥全程炒制,理條功能突出。炒制出的扁形荼。平直和整齊程度優于人工炒制。所以。當時所有荼機制造企業,幾乎都投入了該機的生產,成為9O年代茶機行業最熱門的名優茶機種。
近年來,浙江新昌縣針對多槽式龍井荼炒制機炒制的龍井茶色澤欠綠翠、茶條欠光滑等缺陷,研制發明一種長板式龍井茶炒制機,很快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也用。該機使用直徑為6O厘米的半圓鍋。并使用旋轉的長板炒手對加工葉進行翻動、加壓和炒制。在長板對茶條施壓時,與鍋壁問有一定滑動,產生一定的磨光作用,故炒制出的龍井茶,條形扁平,色澤綠濰,光滑程度較好,其綠翠程度甚至好于人工炒制。據統計,該機目前的保有量僅浙江省已達到4萬臺以上。拿國著名的大佛龍井荼產地浙汀省新昌縣,3300噸的大佛龍井茶總量中,有95%以上使用該機炒制,就連最傳統的西湖龍井茶產,該機的應用也已非常普遍。同時,由于該機結構簡單,加工制造難度不大,該機的生產廠家在浙江等地紛紛出現,兩年前生產企業曾達到四五百家,經有關部門整頓,據估算口前尚有近300家,故長板式龍井茶炒制機是近兩年荼機界最為熱門的名優茶機種。鮮葉攤放是名優茶加工的必要序,也是占用廠房面積最大的工序。最近,中國農、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衢州市綠峰茶機公司協作,研制成功丁一種智能控制的名優茶鮮葉自動攤放機。機器的基本結構,類似于f]動鏈板式茶葉烘干機,裝有計算機控制系統和空調溫度控制系統。眩機可以自動上葉和卸葉,每次鮮葉最大攤放量可達300公斤。鮮葉攤放時間、攤放溫度、鮮葉失水率和空氣循環時間等均巾計算機自動榨制,用于名優茶加工效果良好。浙江省嵊州天然茶葉公司的芽形名荼生產線,按常規需建造400平方米以上面積的攤青間,現配備1臺占地10平方米的鮮葉自動攤放機就完成了全部攤葉任務,并且清清衛生,操作方便,貯青和攤青質量良好。
同時,為了解決在制葉的快速冷卻問題,上述兩單位還協作研制了一種網帶輸送吹風式茶葉冷卻機和一種貯荼斗式或面板為孔板的柜式空凋型茶葉冷卻機,前者用于所有在制葉的冷卻,后者特別適用于殺青葉的快速冷卻,使用效果良好。
5.安全化、清潔化和連續化生產設備研制提上日程
隨著茶葉加工安全要求的日趨嚴格,茶機制造過程中的清潔化要求也隨之提高。目前同內茶機制造行葉中一些較成規模的企業,基本能做到采刖無毒、無異味、不污染條葉的不銹鋼或適當使用食品級塑料、竹、藤、無異味木材等材料制造直接接觸茶葉的零部件,而避免使用合鉛量較高的銅材及鋁材。
同時,茶機設計和制造時,高度重視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對電器接線、零配件制造精度、轉動部化安防護、緊急狀況下的斷電和停車保護等安全措施給予保證。
為了適應茶葉加工企業規模逐步擴大的需要。連續化牛產線的研制,已提上日程。例如浙江衢州上洋機械有限公司研制完成的扁形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已在四川等地較多應用,長炒青綠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已在安徽安裝使用;浙江富陽荼機總廠研制的大宗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也已在浙江等地投入使用;浙江衙州綠峰茶機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協作研制的針形名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在浙江、四川等地投入使用,均取得較好使用效果。最近,四川省名茶加工連續化生產線的應用和研制逐漸普遍,例如成都綠昌茗茶葉總公司研制使用的扁形名茶生產線,經有關茶機廠家改進完善,促進了四川等茶區名茶連續化生產線的普及:
名山縣茶葉總公司在有關軍工企業支持下,研制成功一條名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膻用了微波與熱風復合殺青、遠紅外輔助殺青與十燥、揉捻機進出葉、加和解壓、揉捻時間的自動控制等先進技術,在同內屬領先水平,同時還對整條生產線的主、輔機進行了合理配備,并基本實現計算機程序控制。該公司的生產線所備的機器及其大量使用的不銹鋼零郜什。其加工精度、美觀程度和加工規范水平,在茶機行業巾也可以說是值得效仿的。這些生產線不僅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計算機單饑和生產線的程序控制,使茶機機電一體化進程加快,并且真正做到了鮮葉、在制葉和成品茶不落地,清沽衛生此時,隨著茶機設備水平的普遍提高,一些生產衛生條件較難控制的傳統茶類的生產,在不少企業已殲始逐步形成“生產線”,衛生條件大為改善。
例如普洱茶在加工|過程中,殺青、揉捻等工序的設備配備和衛生條件已能達到普通綠榮要求。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已開始重視曬青和渥堆工序衛生條件的改善。首先嚴格曬場環境衛生,注慮將曬場選在遠離密集人群、高燥和無污染的處所,不少曬場甚至建在屋頂平臺,曬場四周用欄桿隔離,地面用水泥鋪設并保證不赳灰。人流和物流嚴格按道運行,并嚴格控制非加工人員和動物等進入曬場。在一些條件較好的企業,渥堆工序普遍使用了渥堆槽,渥堆槽按使用要求用白瓷磚貼面,渥堆問內供水、通風和溫度調節條件良好、工人嚴格穿工作服進行操作,使以往渥堆場所臟亂、衛生條件差,渥堆溫度、濕度水易控制等落后狀況,初步得以改善。
6.境外茶機企業在國內獲得較大發展空間
2O世紀9O年代以來,成套的日本蒸青綠茶生產線被引人中國茶,按要求生產施茶出口日本。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日本進口的蒸青綠茶生產線已達百條以上。在此基礎上,浙江富陽茶機總廠和紹興荼機總廠還先后開發出類似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投入生產應用,反映較好。
我同采茶機和榮樹修剪機的研制,雖歷經5O余年的努力,但直至目前尚無在生產上可穩定應用的機型。為此,日本川崎荼機和落合茶機公刮先后與中國有關方面合作,在浙江籌建了浙江崎荼業機械有限公司和浙江落合農林機械有限公劉,以從日本引進為主,自行生產少部分零部件,組裝采茶機和茶卡甘修剪機等,基本上占領了中國的采茶機和茶樹修剪機市場,取得了良好銷售業績。
臺灣烏龍荼源于福建,但臺灣已開發出成套的包括鳥龍茶殺青機、搖青機、速包機、包揉機、解包機、烘干機和提香機等烏龍荼加丁機械,使烏龍茶加工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隨著兩岸技術交流的加快,臺灣有關、前幾年首先在福建安溪等地建廠,生產成套的烏龍茶加工沒備。此后,大陸不少廠家,包括浙江一些廠家也成套仿制了臺灣的烏龍茶加工設備,在大陸烏龍茶產區已普遍應用。此外,如前所述,由臺灣企業在福建廈門籌建的茶葉機械企業,所生產的遠紅外烘干機,在大陸也取得良好銷售業績。
二、我國茶機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研究薄弱。產品開發急功近利除一些規模較大的茶機企業注重研發外,一般茶機廠研發和設計能力極為薄弱,產品一味仿制,機器種類和型號雖繁多,但大同小異,體現不出特色。往往是一種較新穎的機器出現后,各廠蜂擁仿造,而對所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有關制茶質量的難題,很少去研究和解決。
同時,一種新產品投產前理應進行一些必要的制茶試驗和試運轉,然而這一點目前基本上被茶機生產廠家所忽略。一些機器往往是稍有“苗頭”或僅是樣機,如有客戶委托就造,造出后就賣,并且往往夸大宣傳,掩蓋缺點,急功近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企業規模小。條件差。制造水平低如前所述,目前約500家茶機制造企業中,僅有約100家較規范,其余均為規模較小,廠房簡陋,設備條件差,制造水平低,主要靠手工操作的家庭作坊,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這些廠中又以生產龍井茶炒制機單一產品的廠家占大多數,更說不上有產品開發能力,其總數占目前全國茶機企業總數的50%以上。目前不銹鋼在茶機上使用越來越普遍,但茶機行業當前的不銹鋼加工水平卻不令人滿意,坑坑洼洼、色澤雜亂、焊疤突現等,普遍與食品行業存在明顯差距。
3.茶園作業機械短缺。是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國內目前尚沒有一家采茶機和茶樹修剪機生產企業,這些機器完全靠國外設在國內的廠家供應。同時,茶區對名優茶的機械化采摘呼聲很高,據浙江茶區反映,每生產500克高檔龍井茶,差不多要消耗4個采茶工一天的勞動,像浙江金華一茶葉企業擁有6000畝茶園,生產名優茶需要采茶工4000余人,由于難以解決,只好放棄大量的名茶加工,而盡量制作蒸青茶。茶園耕作機等就更為缺乏,國內雖然有少數小型茶園耕作機生產廠家,但不論是機器作業能力,還是生產數量,都難于滿足茶區需求,而國外廠家提供的茶園耕作機等,同樣因為動力不足等原因,大多都不適用于我國茶園耕作。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緊張,采茶和耕作等茶園作業機械的短缺,已明顯成為當前茶產業發展的瓶頸。
4.茶機使用安全問題尚突出正是由于我國大部分茶機企業規模小,設備差,缺乏設計能力,加之追求機器的低價位和針對經濟實力弱小的農戶銷售,使所生產的機器質量低劣,造成近幾年茶機操作人身事故不斷發生,尤其以龍井茶炒制機造成的事故最為常見。
5.國家對茶機行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目前茶機的開發研究,力量分散,列項難,國家支持力度小,已制約著茶機產業的深度開發。茶機企業稅賦過重,需繳納增值稅、道路建設稅、教育附加稅、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甚至還有廠房房產稅等,把茶機這種支農產品與一般工業產品等同對待,缺少優惠政策,一些攤派和變相攤派也困擾著茶機企業。農民購買拖拉機,收割機,糧食烘干設備,水稻育、插秧設備等,中央和省財政一般都給予補貼,而在浙江等重點產茶省,茶購買茶機卻得不到補貼。
三、我國茶機行業發展展望和建議
1.茶機科技資源。加大茶機研制開發力度鑒于目前茶機發展的實際需要,國家或有關重點省、市,應整合有關科研、教學和企業科技力量,建議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組建能統領全國或重點產茶省的茶葉機械研發中心,加大茶機研制開發力度,對茶機領域重大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研究。
2.適于規模化加工的茶機設備和生產線將受到歡迎像日本的茶葉經營模式一樣,我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向由農戶“分散”經營茶園,專業茶葉加工廠收購鮮葉進行“集約”加工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茶葉產品實施Qs認證即市場準入制度后,將會加快上述“集約”加丁模式的推進速度。因此,今后茶機開發的發展方向,將重點轉向規模化茶葉加工設備和生產線的研制開發。對于名茶機械而言,開發制茶性能良好、生產率更高的機器,以替代現行一家一戶應用的農戶型小機器,將是下一步茶機行業的重要任務。今后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將逐漸增多,要求所配備的茶機設備,一定要“規范成線”,即要求建成適當連續化的生產線,并盡可能實現自動控制,以實現最大限度地提高茶葉品質和節約制茶勞力。
3.茶園機械的研制開發和配套技術研究將受到特別重視鑒于我國當前茶園作業機械極度缺乏狀況,應集中科技力量。開發我國具有知識產權的茶園作業機械。尤其要對名優茶采摘機械和配套采摘技術開展重點研究,力爭在較短時間內,采取機械工程和栽培技術結合的開發方式,使名優茶采摘機械化有所突破。
同時,茶園機械耕作的前提,首先是要有適合我國茶區應用的茶園動力機(拖拉機)及其配套農具。上世紀80年代,浙江就曾研制成功一種“C一12型茶園拖拉機”并且配套了施肥、中耕除草和深耕等機具,還可以配套噴藥和噴灌等作業機具,當時在我國茶區廣泛應用,還小批量出口英國等地。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后來該機停止生產,但目前不少茶區,仍欲購該機。為此,建議浙江有關部門,在開展茶園耕作管理成套機械研制時,可從恢復和改進C一12型茶園拖拉機及其配套農具著手,在初步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再進行深度開發和研制。
4.茶機發展的趨勢將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操作安全隨著國際上茶葉出口“技術壁壘”形勢的嚴峻和國內茶葉加工衛生要求的逐步嚴格,今后對茶機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要求將更為嚴格,茶廠投入使用的茶機,絕對不能有重金屬、油污、煙霧等方面的產品污染。茶葉加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鮮葉、在制葉和成品茶不與地面直接接觸,以避免微生物超標和非茶葉物質混入。對茶機的操作安全將更為重視,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主持修改和新起草的20余個即將發布的茶葉機械標準中,首先一條就是茶機操作安全。
5.茶葉加工質量仍是今后茶機研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茶機的研制開發,首先應保證所加工的茶葉產品質量良好。然而,當前使用的茶葉機械中,不少卻難以滿足這一要求。例如目前在全國茶區廣泛推廣應用的龍井茶炒制機,不論是多槽式還是長板式機型,有其突出優點,但均有顯著不足。多槽式炒茶機理條性能良好,但炒制的產品色澤欠綠翠;長板式炒茶機雖炒制的產品色澤綠翠,但理條性能不足,成茶條形往往過寬。這兩種機器若單獨使用,炒制的龍井茶品質,都難與手工炒制的傳統產品相比,故龍井茶區也對此提出了質疑。這就要求茶機研制和生產單位進一步加強研究,從機器結構性能、機械配套和操作工藝等方面,綜合攻克龍井茶機炒制質量欠缺的難題。
6.應減輕茶機企業和茶農購機負擔茶機行業總體來說比較落后,目前還是以單機生產為主,荼機是扶貧、涉農、支農且季節性很強的產品。建議政府對茶機企業制定比一般工業產品有所優惠的稅收政策,并在科研項目安排上給予傾斜,以便茶機企業為茶農提供質量更好、價格更為低廉的茶機產品。當然,茶葉一般種植于貧困山區,對于茶農購置茶機,政府更應給予一定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