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曾到蘇州一游,深愛吳中水鄉那悠然自適的生活氛圍。后來看陸文夫的散文,中有講述蘇州舊茶館的文字,更是怡然神往,遐想他日也能到江南古城定居。每天從夢中醒來,沐著晨曦,推開半臨水中的閣樓上的木窗,品一杯香茗,坐賞從那波光粼粼的小河汊上穿梭而過的小舟,人也自然而然的心曠神怡。
因為仰慕古人品茗清談的雅致,一次與同學在夏夜里月下對坐,泡上最便宜的茉莉香片,在一通天南海北地亂侃之后,灌下一暖瓶開水散去。誰知回家后徹夜難眠,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晚上,亢奮勁猶未完全過去,被折騰得疲憊不堪。對于茶,我有了一次非常直觀的認識。
進入社會后,我開始每天喝茶,然而只是牛飲,解渴提神,毫無情趣可言。除此之外,茶葉還可以除掉自來水中那股令人厭惡的氯味。
真正領略到茶的意境,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我做小生意,對面攤檔的老板是我的一個舊街坊,比我年長20歲,小提琴拉得極好。我向他學到了許多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東西。
某天他拿了一小包茶葉來,說是晚上在歌廳拉琴,老板送給他的上等黃山毛峰。他先是用清水漂洗干凈茶葉上的浮塵,然后讓我用電壺將水燒至起蟹眼,將沸未沸之際,將茶葉投入壺中烹煮,稍煮片刻便將茶湯倒出。只見煮出來的茶湯,色澤金黃之中略帶碧綠,清澈明凈,茶葉的嫩芽稍稍迸開,狀若丁香。輕輕一抿,滋味甘爽柔軟、鮮濃醇厚,即便是我這種不識茶之人,亦能感受到茶中的靈秀之氣。而且,令我最為難忘的是那滿室的茶香,隨著氤氳的水霧,飄浮于空氣中,充斥在每個角落。其實當時的器物極其簡陋,沖泡方式也并非最佳,但或許是記憶中的事物總是最好的,至今我也喝過了不少名茶,卻再也沒有遇到過如此清韻悠長的茶香。
李后主詞云:“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若得在小橋瓦宅之間,風清氣爽之時,花光樹影之下,與三五知己煮茗清談,這種愜意閑適的生活,世上如儂者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