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產業結構淵整,恩施市茶葉面積迅速發展,境內茶園常年種植面積達3.7萬hm2,年產值達到7.3億元。尤其是當地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茶葉色、香、味俱佳的品質,聞名遐邇“中國玉露”有機茶更是恩施市的一張富具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農業名片。由于2008年春季的冰凍雪災,茶葉受到大面積凍傷,而2008年至2009年的冬季氣溫較常年低,又造成海拔較高地區茶葉再次受到凍害,為了盡快恢復茶葉生產,加強茶葉越冬后的管理十分必要。
1冬后實況調查
由于受冬季低溫雨雪災害侵襲,植株斷折,嫩梢萎焉達5%~8%;15%一20%芽腋生長受抑。據查由于受冬季雨雪災響,低于(800m~1000m)凍害1級占51.3%、2級占22.1%、3級占33.2%;4級占15.3%;高山(1200m以上)凍害3級占10.5%。凍害特點:海拔高受凍重,海撥低受凍輕,坡地較平地重;風口地較避風灣重。
2冬后田間管理
根據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地制定茶葉作物冬后田間管理。
2.1選擇優質抗病耐蟲危害的品種
新建茶園、低產衰老園改良,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選育抗性強、品種優、易于加工的好品種。如選種無性系良種茶樹品種福鼎大白、龍井43、鄂茶1號、鄂茶lO號等。
2.2加強茶園管理
科學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嚴格控氮增鉀,改善作物營養條件,促進茶葉健康生長,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耐蟲危害的能力。適時修剪,剪去受凍害枝葉,清除枯死病枝,輕剪深度為3cm~5cm,深剪10cm~15cm,臺刈離地面
40cm。修剪的枯枝病葉帶出田園外集中深埋火燒銷毀,以減少病蟲源。
2.3利用生物調節劑,促進植株早生快發
通過恩施市植保站2008年試驗,施用0.136%吲乙·蕓可濕性粉劑(碧護),每667m施3g對水50kg噴霧,能打破芽腋休眠,活化細胞促進細胞分裂和新陳代謝,促進根和芽早生陜發。
2.4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根據低溫雨雪災害實際情況:一是災后可恢復的茶園,及時做好修剪和施肥工作;二是災后毀滅圃要及時補栽恢復;三是災情相對較輕的茶園,要做好常發性病蟲的防控。
3狠抓病蟲防治
對茶葉病蟲害防控,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綠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理念。
3.1加強病蟲預測預報
害蟲主要有茶尺蠖、茶毛蟲、蛇眼蚧、小綠葉蟬、螨類等;主要病害有茶餅病、芽枯病、云紋葉枯病和地衣苔蘚等。因此,要定時定期進行調查,抓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2藥劑防治
在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礎上,通過調查,在茶園蟲口密度高、病情指數大,超過防治指標的茶園,根據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標準,安全合理使用藥劑防治。①嚴格禁止在茶園使用氧化樂果、氰戊菊酯,三氯殺螨醇等高毒、高殘留農藥。②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藥,對病蟲為害超過防治指標的茶園(如茶毛蟲每667m7000頭一9000頭,茶小綠蟬百葉蟲量10頭~15頭)選用除蟲菊酯、苦參堿等生物制劑防治。③安全正確使用農藥。如用BT制劑300倍液,安全間隔期3-5d,0.2%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安全間隔期3~5d,防治茶毛蟲、茶尺蠖、茶樹螨類和茶小卷葉蛾等,使用辛硫磷,安全間隔期10d,5%的云菊,安全間隔期5~10d。④輪換用藥,每種農藥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注意用藥時間、濃度及安全間隔期,這樣既可防止病蟲產生藥害,減少殘留,又能達到用藥少,減少生產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