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熱帶丘陵區1a生幼齡茶園通過連續4a的大田對比試驗,研究了茶園間作白三葉草的生態效應,結果發現:茶園間作白三葉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機質、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數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增加了土壤關鍵層次(0—20cm)和關鍵時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緩和縮短了夏季高溫干旱與秋季持續干旱時間;獲得了土壤降溫時增溫、保溫與升溫時降溫的雙向動態調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層次土壤溫度的穩定性,延緩了高溫和低溫的出現時間,縮短了過度高溫時間,減少了高溫對茶樹生長產生的影響;抑制了雜草生長,增加了天敵的種類和種群數量,減少了蟲害發生率。從而形成了立地環境.茶樹.伴生生物群落系統自我調節的動態平衡,促進了茶樹生長,改善了茶葉品質,顯著增加了茶葉產量。與清耕茶園相比,茶園間作白三葉草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別下降了17.10%和30.90%,產量提高了32.65%。
完成機構:[1]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長沙410125 [2]湖南農業大學,長沙410128 [3]長沙縣湘豐茶廠,長沙4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