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坑鄉(xiāng)位于東至縣南部,是一個邊遠的偏僻山區(qū),相傳堯帝南巡騎馬經(jīng)過馬坑時,馬失前蹄,使堯帝一驚,隨口道出“馬坑”二字,馬坑由此得名。建國前這里不通汽車,行走困難,村莊近在咫尺,由于山水相隔,也要費時半天。民謠說:“四十里馬坑,四十八道水,九十六重山,行走靠腳,運輸靠肩”。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修通了公路,山里人再也不要肩挑背扛了,藏在深山的自然資源也得到了開發(fā),尤其是茶葉還打出了品牌,一位飲遍全國名茶的學者,飲了馬坑的“碧色天香”后不斷嘖嘖贊嘆:“品茶莫道龍井好,馬坑香茗亦風流”。 馬坑,這塊神奇的地方,在過去人的眼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周馥的原配夫人——吳太夫人就葬在桃園的箬嶺峰下。周馥是二品大員,而周太夫人卻是一品夫人,原因是周太夫人生前誠惠桑梓,做了許多善事,鄉(xiāng)人很感激她,安徽巡撫得知后,奏明皇上加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周老夫人先周馥去世,周馥請了一位最好的地理先生——山西楊昌冰來至德老家選定墳山,當時選中五處,桃花園為太夫人墓葬地,桃花園坐落在金水河畔,山上長滿了裹粽子的箬竹,豎看酷似篆體壽字形椅靠,而椅面上有兩長彎曲小崗,宛如游龍戲水,兩崗中間又有一小峰,恰似“二龍戲珠”,立足北望,近山群峰交錯如佛手蓮花,遠山鱗次重迭,步步高聳,似海市蜃樓,且遠近之間有一深山盆地,酷似蓮池,而吳太夫人的墓地,就選葬在蓮心之上。風水先生還說,這一地形為“海闊天空,平步青云”,實乃一塊寶地也。吳太夫人的墓葬很是豪華,從山口至墓前,立有欽加四品銜發(fā)布的告示牌,依次盤龍而進,沿途七處,設有兩旁對稱的神像及神獸雕塑,墓葬所用材料為“洋灰”加封,墓地的墓志銘文,系當朝武英殿執(zhí)事、翰林院掌院學士孫家鼎親自撰寫。墓地四周的田地山場均為周家購置,建了莊屋,聘有專門守墓人。為祭奠方便,還于1933年出巨資在花園里修建了鐵佛寺萬壽橋。 深閨秀女的馬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群山疊翠,秋季萬山紅遍,隆冬銀裝素裹,且有品位極高的人文景觀,又是一處天然“氧吧”。所以聰明的現(xiàn)代人,就在這座萬壽山上大做文章,辟了休閑場地,建了涼亭竹寮,栽了桃樹百株,取了一些非常形象動人的名字,如馬坑森林浴場牌坊,百米桃源,七里梯,八仙階,浴風坪,浴陽谷,集賢林,吳太夫人墓,吳太夫人孫女墓,田園居,思源井,聰明泉,棲霞門,益壽寧,百步聞濤,添景廊以及富有武林意味的留情谷,合歡塢,七巧彎等數(shù)十處景點。而今又在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力爭建成“五園(即農(nóng)家樂園,瓜果自摘園,森林休閑園,生態(tài)茶園,樹樁盆景園),”讓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受這里美麗的山色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馬坑這個新景區(qū),已在縣鄉(xiāng)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門的重視下,加速發(fā)展,越變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