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華人導游李先生在招呼我們上了大巴后,便說:“你們到新加坡后,吃的都是地道的中國粵菜。現在我要帶你們去吃早餐,讓你們嘗嘗真正的新加坡風味小吃——肉骨茶。”“肉骨茶?這是什么玩意兒?這茶還能當早餐吃么?”我獨自在心中嘀咕著。
這時,坐在旁邊的一個同伴對我說:“還在廣州,我就聽親戚講起,肉骨茶是相當著名的一種食品,是新加坡的風味小吃。”
正議論之間,大巴已在一家大排檔門前停下。
朋友,你若以為新加坡的大排檔,跟廣州的大排檔一樣隨街都有,那你可就大跌眼鏡了!不瞞你說,剛抵獅城時,我也以為如是。昨晚,我們上街想去吃宵夜,誰料,跑了好幾條街,連大排檔的影子都不見。后來,導游李先生才告訴我們:新加坡政府有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擅自隨街開大排檔,必須向政府申請經營,獲批準后才能到指定的大排檔開業。哦,原來如此!
李先生是我們的廣東老鄉,講得一口純正流利的廣州話,就連普通話、英語也講得呱呱叫。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個跟一個魚貫而入,走進了這家名副其實的大排檔。
這家大排檔確確實實夠大的,從外面看,白墻紅瓦尖頂,是純粹的馬來建筑物,但正中凸起的四方尖屋頂,卻又像中國古典建筑的二層樓閣式屋頂;屋內,既寬敞整潔,又明亮通風;四周一溜兒是一間接一間的十來二十家大排檔,門面雖不甚大,倒也精致光鮮;中央大廳是一張接一張的白色膠木圓餐桌,桌下用一支黑色鐵管固定在地面,哈,就連那桌旁的白色膠木圓凳,那黑色鐵凳腳也是固定死了的,你想搬動還真沒轍兒呢!
大家紛紛按六人一桌各自坐下,不久,熱氣騰騰的肉骨茶,便一碗碗地送到了各人的面前。我不由得好奇地把湯匙插進湯里翻了翻,只見湯里面有幾大塊豬排骨肉,再聞一聞,一股肉的鮮味夾雜著茶葉的芬芳和中藥材的清香,直撲人的鼻子,誘惑得人食指大動。
我迫不及待用筷子挾起一塊排骨肉,送進嘴里細細品嘗起來,嗬,肉質鮮嫩,香滑爽口,且帶有濃郁的茶葉和藥材的芳香味,確實是別具風味。再喝一口那棕褐色的湯,咦,那味道可就更絕了!在那鮮美的肉味之中,居然還混雜有茶葉的清芬和當歸等中藥材的濃香,以及胡椒的辣味,一湯之內同時具有肉、茶、藥材等多種味道,鮮美可口,開胃醒腦,果然是價廉物美、其味無窮的獅城風味小吃!
吃飽喝足之余,導游李先生才侃侃而談,講起了肉骨茶的做法:此茶用豬的排骨肉、鐵觀音或白毛猴之類茶葉,加上當歸、北芪、杞子、淮山等中藥材,再佐以鹽、胡椒、味精等配料,在鍋里煲之多時,俟茶葉和藥味深深滲入排骨肉之中即可。吃來肉嫩味鮮而又富有營養,既飽腹而又經濟。
聽了他這一番介紹,我驀然聯想起幾年前曾在福建廈門所品嘗過的一種類似肉骨茶的菜肴來:以當歸、北芪、淮山、熟地等四種藥材,燉肉或雞、鴨,藥味甚濃,卻很滋補身體。我尋思:這肉骨茶極可能是福建華僑將家鄉的這種菜式移輸過來,加上鐵觀音茶葉和胡椒等配料,幾經研制而成。這肉骨茶可能是中國十大藥膳之中的一種——藥茶而已。
至于新加坡人烹制的肉骨茶,那可就更有意義了。何解?那是因為新加坡人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華人,而豬肉、茶葉、藥材等食物皆是從中國進口的,故此,這里烹制的肉骨茶,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之食物了。這也正是我們在品嘗了肉骨茶之后,為何會生出一種依依不舍的心情的癥結之所在。
我旁邊那個女同伴欣欣地說:“肉骨茶的味道好極了,果然是名不虛傳!我一定要買一大包肉骨茶湯料帶回去,讓親戚朋友都嘗嘗新馬的這一風味小吃,聊解他們久久思念渴慕之情愫。”
我心里卻不以為然:千里迢迢,隔山又隔海,買這些肉骨茶湯料帶回去,何苦呢?!回到廣州,我照方配料煲制,不也一樣是原汁原味的正宗肉骨茶么?哈哈!
感慨之余,浮想聯翩,哼成七絕一首,詩云:浪跡天涯作異客,鄉親每見如歸家。茶香肉嫩情無限,隔海猶思圣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