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三年(公元 744 年),唐天寶得楊貴妃后,詔告天下訪長生養顏秘方,中使楊光庭在司空山采長春藤時,得知當地的苦丁茶有養顏美容的功效,將二祖寺住持本凈大師贈送的苦丁茶進獻楊貴妃飲用,飲后果有此效。玄宗大喜,特命司空山年年進貢。
又傳說,唐代安舒城有個名叫松詩人,文采過人,但年過半百卻屢試不第,遂南游隱居西樵山,教山民種茶。為了尋找苦丁茶種子育苗方法,他先給仙鶴喂吃茶果,再從其糞便中出茶籽育種,未獲成功,后經仙人指點,取蓬萊閣仙水浸泡,乃獲成功,使西樵山成為遠近聞名的茶區。松在山中種茶賦詩十年,在70高齡時才考中進士。后來人們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茶仙廟,以紀念他的功德。
明代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患“結宮”(即今之結腸炎,便秘等),嶺南一中醫以苦丁茶進貢,治愈了頑疾,明太祖將其列為朝廷品。
據滿清野史記載:驕橫不可一世的慈禧太扣中年以后曾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太醫試遍了各種方劑,均無明顯效果,遂向民間征求良方。當時兩廣一帶有一獵人根據當地百姓有用苦丁茶治糖尿病的實例,乃大膽向朝廷進獻苦丁茶,慈禧試后病情大為減輕,龍顏大悅,問獵人何處求得,獵人遂奏請降旨保護苦丁茶樹,以免因過度采摘而瀕于滅絕。太后乃準其所請,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苦丁茶確有潤腸通便和降血糖功能,所以如果有朝一日您不幸患上這些太祖、太后患過的病時,您也不妨試一試他們當時用過的方子。
1927年9月下旬,朱德同志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部分官兵在三河壩阻擊敵軍,掩護主力部隊南下,時值初秋,但大埔境內依然炎熱,加上起義軍官兵晝夜行軍,至達三河壩后又忙于戰前準備,不少人頭痛發燒,喉干舌苦。當地群眾得知后速去岌頭村一帶采摘苦丁茶給起義軍官兵煮茶水喝,服后效果很佳,官兵們稱之為“神茶”。
至今,一些地方的百姓有用苦丁茶治病的風習,甚至家畜瘟疫亦用苦丁茶防治,尤其是夏天必以苦丁茶消暑防病,窮人家尤其如此。遺憾的是,由于過度采伐及其自身難以繁殖等原因,苦丁茶至本世紀初葉開始滅絕失傳,人們只能從史書上了解到其驚人的功效和神奇傳說,卻再也見不到苦丁茶的活體樣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