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茶事,是同好友信勤"問茶武夷"開始的。信勤是閩人,多年客居西北,雖品過武夷的大紅袍,卻沒有走進過武夷茶園。去年正月初八,我陪回福州探親的信勤一家子驅車前往武夷山。大家一路說茶事、詠茶詩、品好茶,好不快活!
然而,真正進入武夷山景區后,眼前與茶有關
的一切還是讓我們怦然心動,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沉醉。先是游覽茶博園,那栩栩如生的雕塑,那裊裊縈繞的古典音樂,那口口相傳的有關大紅袍的傳說,讓人興致盎然,流連忘返。再看《印象大紅袍》,那設立于武夷山水間的大舞臺,那彌漫于天地間的茶香,那臺上臺下的競相唱和,讓人陶醉其間,物我兩忘。后又走村串戶,隨便問一問村夫野老,能談出些許茶經者,不乏其人。連一些村姑少婦,看似與茶無關,居然也會說出茶的顏色、品質、韻味、價格來。武夷山人幸福指數的提升,與茶緊密相牽,宛如茶韻緩緩溢出,氤氳每一個日子……
找一處茶室落座,先要了一泡極品"百歲香"--百年老縱,啜一口香氣醇厚,回甘快暢,巖韻悠長,恰如花艷葉紅、泉飛瀑長的金秋,天空澄明,心情闊遠。再品紅茶新秀--"云根紅",先賞其形,但見鋒苗秀立,有"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的柔美;顏色烏潤,稍顯黃毫之色,動則奔騰似駿馬,靜則柔順如笑眉;開湯湯色橙黃亮麗,如旭日東升,云霞當空,未嘗其味,心已豁然;輕品淺啜,細細體味,濃厚的桂圓香和清冽的荔枝香交相唇齒之間,溫甜而不膩,柔美至醇。那一個慵懶散淡的下午,我們一連品了六泡茶,各有韻味,唇齒留香,委實是一場茶的盛宴、心靈與藝術、人生與自然的深度接觸!
偷得浮生半日閑,品茶成為業余生活的首選,一天不品茶,似乎生活中缺了點什么。一年里,在泉州清源山,品過僧人自制的野生茶,在熱水的沖泡下,盈屋生香,就熱品啜一口,頓覺非一般綠茶可比,雖濃烈,口感卻極好,就像酒中茅臺,度數雖高,卻很爽滑悠長。在南平九峰山,邂逅過朋友的"私房茶",不以斤而是以兩計價,就是在產茶的閩北也屬珍品,或香氣奇異,"如梅斯馥蘭斯馨";或滋味獨特,"骨消肉膩和且正",輕啜一口,乃是人生難得的享受。在云南滇池泛舟時,品嘗過普洱。生普大略似山寺武僧,出手剛猛了些,有粗糙味和日曬氣,好在路數清晰,清冽未減,濃而釅。好熟普則如老農自發太極,沒頭沒腦,無影無形,有些許人為的刻意卻依然雍容大雅。尤其是五泡之后,再用粗陶提梁大壺煮上一泡,棗香馥郁,絕非生普能有之境界……
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常以茶作為媒介,架起友誼的橋梁,直達彼此的心靈。小龍是我的茶友,深居簡出卻與茶結緣,每有好茶必邀我品嘗,幾杯茶下肚,即打開了話閘,無拘無束的交談,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悟。健生朋友多,自然好茶也多。前不久送我一罐十年陳茶--大紅袍,并耳語一番:"此為茶中珍品,需特珍惜。"捧回已夜半,睡意全無,迫不及待地沏上一壺獨品,真有點"老人茶"的味道:和、厚、容、老。冬香是湖南妹子,探親捎回一盒湖南安化黑茶,壓成錢幣狀,捧在手中久久不忍沖泡。然終經不住誘惑,沖泡開來,色澤黑潤油亮,湯色紅黃明凈,滋味醇厚,口感純正,伴有蓼葉、竹黃、糯米香氣。還有朋友從臺灣帶回的凍頂烏龍、從安徽捎來的"六安瓜片"、從太湖捎帶的"碧螺春"、從湖北老家寄贈的"綠茶毛尖"……都極為珍貴,沖泡后,我常常不忍下口,輕輕地啜飲,呷一口,嗅一下,透過氤氳的茶香,仿佛走進那山那水,走進朋友的心靈。
品茶的感覺是獨特的,它所帶來的喉部回甘的韻味,是最容易博得品嘗者的喜愛歡欣的。甘味之感覺,甜在口吻,品味比較含蓄、深入;甘偏偏又和苦味相伴,苦盡甘來,韻味無窮,且又讓人受到生命的暗示。一年中品茶的意趣,最終化作對人生的品味,帶來若干品人生的遐想奇思,仿佛沉醉之后回味微醺,讓人進入一種"純粹如茶,雅致如茶"的精神境界。